寶雞作為渭河陜西段的第一流經區域,率先勇挑治污重擔提出"渭河治理、寶雞先行"的口號,并按照"干流控制、支流突破、工業與生活防治并重"的思路,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渭河污染治理工作。
綠葉是大自然的"名片",這張名片是綠意盎然還是枯萎焦黃,與水分、空氣以及污染高低息息相關。從"水分"而言,渭河在寶雞轄區內206公里的"行程"占全省境內總流長的41%,可謂戰線超長。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用更清潔的水分"滋養"大自然的"名片"?
淘汰污染企業,寶雞先后關停了43家小造紙企業,使全市造紙企業減少到13家,取締20家小皂素、11家小電鍍企業,逼停10余家小化肥、小印染企業,有效降低河流污染負荷。
加快建設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寶雞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全覆蓋,市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與此同時,不斷將環境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沿渭河建成70余個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完善10余個鄉鎮的垃圾收集體系。
在工程提標改造方面,寶雞對200余家企業進行提標改造,對5家紙漿企業實行轉產改造,對3家化學制漿企業實施深度治理,使所有造紙企業達標排放。完成了千陽等4座縣城的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實施眉縣等5個縣城的污水處理廠提標工程。
在推進污水處理廠商業化運行方面,寶雞將市縣8座污水處理廠按照BOT或TOT模式運行,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廠規范化運營水平。據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寶雞全市渭河水質基本達到功能區劃標準,支流小韋河達到了陜西省考核要求,兩條河流主要污染物COD濃度分別較2005年下降了40%和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