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十二五”規劃的中間一年,產業調整框架應該基本形成,對北京印刷業來說也是如此。經過幾年的調整和整合,在諸多因素推動和影響下,北京地區印刷產業格局已經發生變化,產能不斷增加,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產值增加,但利潤沒有得到明顯提升。
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印刷行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非常不好過的一年。2012年的一些變化傳導到2013年,將會對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1月25日下午,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北京印刷協會理事長任玉成。他表示,北京地區印刷企業2012年調整力度比往年加大,這種調整態勢在2013年將繼續延續;彩刊印刷、圖書印刷的聚焦效應將進一步放大和強化;包裝印刷增幅超過書刊印刷已經成為現實,其市場規模將會繼續擴大。這些調整和變化,都將有利于北京印刷業向好的方向發展。
國企調整力度比往年大
2012年,北京地區國有印刷企業呈現三種變化:一部分企業在調整中陸續退出,一部分企業處于恢復性發展,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積極調整策劃當中。有上下游產業鏈支撐的企業,日子相對好過。
有著60年光輝歷史的北京外文印刷廠,2012年徹底退出印刷市場,這是北京印刷業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同時也是國有印刷企業徹底轉型的一個典型案例,因此備受行業關注。
而2012年的幾家國有印刷企業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股權,是加快國有印企轉型步伐的一個力度較大的舉措,去年年底也是業內議論最多的話題。
任玉成表示,2012年北京印刷業總體來講,日子相對難過,企業有退出的,也有進來的。尤其是退出這塊,顯示國有企業的調整力度比往年要大。
“外文印刷廠是徹底退出了,原地質印刷廠現在只留兩臺印刷機,中國青年出版社印刷廠實行設備出租,將廠房騰出來進行租賃,這后兩家企業都屬于主業萎縮了。”任玉成介紹,這些占據地理位置優勢的企業,目前靠盤活有限地產資源,或搞物業、或進行其他投資,企業年收入有的相當可觀,雖然職工人數逐年減少,但職工收入有保障。
也有國有企業處于恢復性發展,如中國印刷集團下屬的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該公司經過幾年的整合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增加先進設備,不斷調整領導班子,到2012年企業由原來的虧損局面實現了贏利。
任玉成說,有一部分國企在2012年過得比較好,出版社下屬的印刷企業,如北京人衛印刷廠、教育類出版社印刷廠等,它們都在一個產業鏈上,所以日子相對好過。這部分企業為適應出版社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設備。當然,還有一部分企業正在積極調整策劃當中,為2013年的發展鋪墊基礎。
三資民營企業發展穩定
導讀提示相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三資企業、民營企業總體發展穩定,且穩中有升,這些企業的決策機構以及對整個市場的認識、前景判斷能力都優于國有企業。
同樣是2012年,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則表現出來穩步發展的態勢。任玉成說,北京幾家大型印刷企業中,北京盛通、利豐雅高在2012年的增長幅度比其他企業的增幅要大,這些企業在2012年都增加了設備投入,集中力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北京華聯去年就購置了高速輪轉機。
任玉成表示,這些企業也受到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它們的決策機構以及企業對整個市場的認識和判斷能力都優于國企。尤其企業在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下,不斷完善自己的內部管理,如北京盛通、北京華聯就把力量下在內部的精細化管理上。
今年年初,在印刷類上市公司當中,北京盛通成為最搶眼的企業之一,該公司擬投資8億元在上海金山區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投資建設云印刷數據處理中心、按需印刷示范基地、電子商務平臺及總部經濟項目。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投資措施將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提升公司的品牌和競爭力,符合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
彩刊印刷集中度越來越高
導讀提示目前,北京市場700種左右的彩刊,集中在四五家企業印刷,相比于2011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北京地區,高檔書籍、彩色期刊和安全印務等領域,印刷市場正逐步向少數幾家優勢企業集中。數據表明,2011年北京地區印刷的彩色期刊有700種左右,主要集中在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利豐雅高長城印刷有限公司、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昊天國彩印刷有限公司等四五家企業印刷。2012年這個市場有變化嗎?
任玉成表示,北京彩刊印刷相對集中已成現實,目前北京700種左右的期刊,基本上還是集中在北京盛通、華聯印刷、利豐雅高、昊天國彩等企業,這已經形成了集聚效應,出版社也不會找別的企業,誰再進來都很困難。
“這種現象從2011年開始到2012年,整體發展走勢將更加集聚,規模效益在增加。就彩刊來說,集中度更高了。”
他介紹,北京原有十幾家商印企業,如果加上包裝,其數量大概在三十六七家,他預計今年或突破40家商印企業。
包裝印刷增幅超過書刊印刷
導讀提示受網絡傳播、電子媒體多元化的影響,書刊印刷受到較大沖擊,原來屬于北京印刷市場的弱項包裝印刷,近年來乘機大幅增長,其增幅超過了書刊印刷。
受網絡和電子媒體的沖擊,北京書刊印刷受到的影響較大,再加上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近年來書刊印刷的增長幅度逐年縮窄。
任玉成表示,目前,書刊印刷總量減少、品種增加,而且出版社改制對書刊印刷的影響也比較大。相對于書刊印刷市場,包裝印刷、安全印務的企業日子好過一些。北京包裝企業近兩年的產值總量呈現增長態勢,而且增長幅度還不小,超過書刊印刷的增幅。
由于包裝印刷市場較少受網絡媒體的沖擊,北京書刊印刷企業有進入包裝印刷的,如北京盛通已經進入包裝市場,博海升也在做包裝,有的包裝企業則擴大了生產規模。
據介紹,北京地區有一家包裝企業,2011年產值做到1億元,2012年初步統計做到了1.8億元,2012年的產值比2011年的產值提高了百分之六七十。
任玉成表示,北京包裝印刷市場的增長幅度,初步估計,2012年應該比2011年還要好。北京包裝市場出現的新產品,無論是飲料、食品等餐飲類的東西還是小電器等電器方面的需求,這些產品銷量的增加相應地拉動了這方面的包裝市場。
曾幾何時,票據印刷企業是躺著就把錢掙了,但近年來隨著市場化運作,尤其實行招投標的公開競標方式,讓這個行業的利潤逐年縮窄,票據印企老總不得不尋找多元化經營方式,以彌補利潤縮窄的空缺。
任玉成表示,票據印刷加工費肯定是逐年下降,但相對于書刊印刷,票據印刷百分之十幾的利潤還是較高的。這個行業利潤下降的原因就是原來的利潤太高,所以很多企業都想方設法進入這個行業,最終的結果是產能過剩、競爭出現、企業利潤下降。
據了解,銀行間的票據、國稅票據、地稅局的票據、人保的單子、海關的單子以及煙包市場都實現了公開競標的招投標方式。
“這就迫使票據印刷企業也要轉型升級,也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同時還要拓展其他市場。這對票據行業來說,恐怕是一個趨勢。”任玉成表達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