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德安縣聶橋鎮梓坊村的村口,坐落著一家造紙廠——江西永泰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泰造紙廠),六七年來從未辦理環保相關手續,污水更是直排河流。河邊村莊多個村民小組長實名舉報,稱河里的水像醬油,但多年來造紙廠依舊直排污水生產。除了永泰造紙,還有三家造紙廠同樣在偷偷排污。
德安縣環保局稱,聶橋鎮確有四家造紙廠,但2008年關閉了三家,只有永泰造紙廠一直在生產,該局每年對其處罰一次。在給記者的回復中,縣政府稱永泰造紙廠再次被“處罰五萬元”。但老百姓擔憂,處罰力度不夠大,雖然停產了,但等元宵節一過,廠子或會繼續非法生產。
污水直排影響種植及飲水
那些造紙廠都是直排污水,通過地溝流到河里,影響棉花和葡萄種植,也影響村民們的飲用水
2月1日,九江市德安縣聶橋鎮梓坊村。
當日20時左右,村口永泰造紙廠旁邊一條水溝流出渾濁的污水。
順著水流聲,新法制報記者發現,污水通過公路橋下,流向了路邊棉花地的地溝。
記者來到一塊棉花地里,地溝里全是污泥,上面正流著污濁的水,嘩嘩地沿著地溝往下流,沿途留下厚厚一層污泥,散發著濃濃的刺鼻氣味。
大片棉花地依靠在一條長長的河流旁邊,再往前就是梓坊村的10個自然村,一千多人。
村民楊大勤告訴新法制報記者,這條河叫鄱陽河,流向德安縣城。“我們村里住在河邊,那些造紙廠都是直排污水,通過地溝流到河里,我們種植的棉花和葡萄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但最重要的是影響村民們的飲用水,我們都是打井水喝。”
在聶橋鎮梓坊村附近,不僅僅是永泰造紙廠,另外還有三家造紙廠,村民們反映都是直排污水。
村民杜裕煥稱,多年來,另外三家造紙廠也一直在生產,污水同樣直接排向了鄱陽河,沒有經過任何處理。
“年年都生產,我們年年告狀,都沒有關掉。前年,永泰造紙廠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但從來沒有用過,還騙我們說污水處理了屬達標排放,其實是污水照樣直排。”
記者在當地確實發現還有望夫山、新亞等幾家造紙廠,但采訪時未見生產。
在永泰造紙廠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4名男女正在工作,車間里堆放著剛剛生產出來的黃色紙板。
村民擔憂檢查只是“做樣子”
這些造紙廠過了元宵就會生產,他們不可能停產的,就算檢查也是臨時關停做做樣子
記者詢問晚上加班生產到幾點鐘,其中一名男子稱“不知道”,并表示“老板不在”。一名年紀稍大的門衛則顯得很警惕,上前驅趕記者出去。
記者隨后電話聯系上永泰造紙廠的一名負責人,他對于直排污水沒有否認,只是強調“我們也不想直排,是細菌培養不出來,污水處理不了,沒辦法”。
吊詭的是,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多年。
2月19日,新法制報記者再次來到聶橋鎮梓坊村,村民稱,因為過年,這幾家造紙廠都還未開工生產。
當地村民很擔憂:“過了元宵就會生產,他們不可能停產的,就算環保局檢查也是臨時關停做做樣子,一直在非法生產。”
杜裕煥告訴記者:“這幾家廠生產有六七年了,一直在生產,永泰造紙廠從去年一直生產到今年2月4日才放假,我們村里有幾個人在永泰造紙廠上班。”
記者在永泰造紙廠采訪時,看到五六十平方米的車間里,黃紙板不斷地從機器中生產出來,旁邊已經堆至一兩米高。車間外面則堆滿了廢棄紙殼,造紙廠的煙囪不停地往外冒著白煙。
多次反映未得到解決
每個村民小組長都在舉報信上簽了字,送到好多部門,就是沒人能關掉這幾個造紙廠
“我們為了這個事情好煩惱,河水污染很嚴重,我們還請過專家,送過水樣檢測,都說有問題。永泰排的污水直接通往河里,下游基本上都種棉花、葡萄。棉花有很多都死了,葡萄這幾年也明顯有變化,質量都不行,開裂。有些專家說葡萄開裂跟水有關系。我們沒有自來水,水井里的地下水是連著河里的。”
杜裕煥稱:“鄱陽河原來的水質很好,小孩子都能洗澡,村民都在那里洗衣服。現在造紙廠的水流到河里跟醬油差不多。”新法制報記者采訪時,看到鄱陽河水憑肉眼觀測比較渾濁。“別說洗澡,就連河里的魚蝦都沒有什么人敢吃了。”另一村民說。
“我們寫了舉報信,每個村民小組組長都在舉報信上簽了字,送到好多部門,就是沒人能關掉這幾個造紙廠,去年八九月份還送到了縣環保局,送了兩次,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杜裕煥對新法制報記者說。
永泰造紙廠一直未辦環評手續
三家生產衛生紙的廠早在2008年就全部關閉了,就剩下永泰一家在生產,但其2月2日也已停產,要等環評通過了才能生產
2月19日,新法制報記者來到德安縣環保局,分管環境監察的監控中心主任萬偉明表示:“永泰從2月2日開始就停產了,一直到現在,等環評通過了才能生產。”
萬偉明介紹:“聶橋鎮有四家造紙廠,除了永泰造紙廠,另外還有三家,都是生產衛生紙再生紙的,只有永泰是生產黃板紙。三家生產衛生紙的廠早在2008年就全部關閉了,縣里從2012年開始對三家造紙廠進行評估,然后給予補償進行徹底關閉。就剩下永泰一家在生產。”
萬偉明稱:“永泰造紙廠下一步要通過正式環評審批,審批后才能生產。”
當地環保部門到目前才開始對永泰造紙廠污染問題進行治理,那多年來的污染存在的現實情況,又是如何治理的?
萬偉明表示:“永泰造紙廠以前是浙江老板建的,大概有五年的樣子。當時也沒有做環評,造紙廠由于資金問題、市場問題,基本上是半生產狀態,所以一直沒有辦環保手續。大概在2011年,轉讓給了現在的余老板。”
對于當地百姓多年實名舉報,萬偉明表示“從來沒有接到過百姓反映”。
外宣辦:確在偷排已停產
發現該企業偷排行為確實存在,要求該公司停產,并處以五萬元的罰款
“環保局一方面是對永泰沒有辦環保手續進行處罰,第二是要求他停產。”萬偉明稱。
但停產顯然并沒有落到實處,永泰造紙廠在多年生產過程中,一直處于當地環保部門所謂的“處罰、停產”的一種惡性循環中。
萬偉明稱:“因為他(共青城余老板)從別人手中買下來的是現成的廠,不存在先建后批的問題。這個廠以前肯定是存在這個(污染)情況,現在是越來越好。當地老百姓飲用水都是井水,不是河里的水,現在河里到處都是一樣的,水質比以前好多了,上游還搞了廬山國際漂流。”
但新法制報記者在現場確實看到的了“黑黑的污水直排”。
2月2日,德安縣環保局一份《關于江西永泰紙業有限公司環保問題的回復》稱:“偷排行為確實存在,該公司在試生產后遲遲未申請環保驗收。我局對此下達了停產整改通知書,并處以五萬元罰款。”
2月3日,德安縣外宣辦又致函給記者,回復稱:德安縣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責成德安縣環保局迅速徹查此事。2月2日,德安縣環保局安排監察人員到現場進行了突擊暗查,發現該企業偷排行為確實存在。工作人員當場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該公司在當天中午12時之前停產,并且在通過環保驗收前不得開工生產,之后又下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對該公司處以五萬元的罰款。江西永泰紙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包裝紙張生產,銷售廢紙收購,公司在試生產后遲遲未申請環保驗收,嚴重違反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條,故作出上述處罰。
“先上車后買票為促進經濟發展”
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和經濟發展是有沖突的。先上車后買票就是想促進經濟更快地發展
面對永泰造紙廠多年的污染,萬偉明稱:“每年都處罰一次,因為一年不能處罰多次,他也是偷偷摸摸生產。”
萬偉明還坦言:“現在是這樣的,縣里有些企業不生產,經濟也搞不上去,這是互相矛盾的。但是我們每年都進行了處罰,我們是根據法律規定,有處罰標準。”“(德安)全縣的污染,跟全省情況差不多,全省怎么樣我們就怎么樣。企業治理都是國家有規定的,完全要實現環境優美和諧,那必須按國家法律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但和經濟發展是有沖突的。就像我們剛開始搞工業開發,省里都有這樣的政策,先上車后買票。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許的,但為什么要給這樣的政策,所以那個時候上層留下來的觀念肯定有他的道理,就是想促進經濟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