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記者撥通了正在北京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來自東營的全國人大代表、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的電話,他已連續四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電話中李建華表示,今年他關注的焦點在防治霧霾、政府加大宏觀調控扶持企業發展、限制投資項目重復立項等方面。
李建華今年特別關注霧霾天氣的情況,“近幾年每到秋冬時節,經常會出現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這需要國家采取強有力措施,減少污染排放。”李建華認為,霧霾天氣出現主要是由于我國工業和經濟發展太快,環保治理又跟不上造成的。而減少甚至消除霧霾天氣,根本就是要大幅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他建議國家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改革考核方式指導地方經濟向低碳高效方向發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發展,解決現有工業污染問題。同時,國家應鼓勵引導發展水電、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國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最大限度支持新能源應用技術的開發利用。此外,還應該加大對汽車尾氣排放的治理,從稅收政策方面限制城市汽車增長量,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城市規劃時,應將污染企業外遷,發展衛星城,以此來緩解污染。
李建華今年繼續關注部分地區由于項目審批不嚴格而出現的產能過剩現象,“目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核準制的僅有不足20%,80%的項目是實行備案管理,出現了項目審批簡單、投資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和低質建設等問題。現在不僅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領域里出現一哄而起的產能過剩現象,一些傳統產業領域里也出現了“越淘汰越過剩”的怪現象。他建議國家嚴格項目審核力度,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如鋼鐵、水泥、造紙、煤化工、風電設備等行業,嚴格市場準入標準,強化環境監管,嚴格依法依規供地用地。
作為造紙行業龍頭企業董事長的李建華在采訪中坦言,“過去一年,造紙業生存和發展困難重重。”據他介紹,在復雜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下,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凈利縮水、業績下滑等問題,特別是造紙、鋼鐵等行業,受到金融危機和行業發展雙重壓力,造紙行業增速出現較大回落。造紙行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成功轉型升級才能重新走上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