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山東很多地方將污水通過深井排入地下的消息是今年春節后第一個引發網絡熱議的公共事件,但直到現在,官方的表態和民間的聲音仍非常對立,讓人難以琢磨。而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環境地質環境研究所之前實施的國土資源大調查計劃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地下水直接可以飲用的僅占22.2%,這樣的事實讓人不禁疑惑,觸目驚心的污染到底來自何方?《中國經營報》記者歷時月余,奔赴山東、河北等地進行調查,希望能夠了解華北這片土地下面的水源真相。
“我關注到了這件事,但山東省環保部門和水利部門通過排查,目前尚未發現這方面的案例,網上反映的情況和實際情況有相當大的出入。”兩會期間,衛生部長陳雷回應山東深井排污事件。山東省環保廳和濰坊市環保局也先后放話出來,稱未發現深井排污現象。
山東深井排污事件被曝光后,壽光市環保局組成5個檢查組,從春節開始對排污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壽光環保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不過從《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結果來看,山東民間關于深井排污的輿論持續發酵并非空穴來風,而對于這種污染地下水的行為更確切的定義應該是“打井排污”,而非“深井排污”。
“打井排污”輿論旋渦
位于濱海開發區的濰坊先達化工之前被網友實名舉報涉嫌3口井向下排污,記者于2月27日到這家企業了解情況,但先達化工拒絕接受采訪。
記者在壽光侯鎮工業園污水處理廠辦公室桌子上見到一份全縣污染企業排查名錄,上邊顯示5個小組的分包組長、成員,以及所有的排污企業名單。這些企業后邊,有的打了對號,有的畫了圓圈,有的則沒有任何標記。發現記者注意到這份材料時,污水處理廠經理劉文洪走過來將其收藏起來。對于記者對這份名單的詢問,未作解釋。
目前,壽光境內的化工企業基本全部停產。記者走訪了幾家企業,要么稱沒有原材料,要么稱春節后工人還沒有來上班。不過仔細觀察廠區周邊溝渠,仍可看到許多污水,以及從廠區伸出的污水管道。
位于濱海開發區的濰坊先達化工之前被網友實名舉報涉嫌3口井向下排污,記者于2月27日到這家企業了解情況,但先達化工拒絕接受采訪。不過該廠員工向記者透露,山東省環保廳已經連續3天來他們廠檢查。第二天,山東環保廳就發布聲明稱并未發現該企業存在污染。
在壽光豐臺嶺村,一對夫婦告訴記者:每天能夠聞到的氣味有酸的、苦的、辣的,有時還能夠聞到甜甜的氣味,甚至1605(一種農藥)的味道。他們稱,去年村里大片玉米在長到齊胸高時全部枯死,而枯死的玉米,都是距離附近的聯盟化工比較近的。
2010年綠色和平組織一份全國蔬菜質量及種植環境的調查報告顯示,壽光當地的自來水、農田旁邊的水井水,檢測結果超過國家標準的20倍以上。
壽光當地許多村民抱怨將污染問題反映給環保局卻沒有任何回應。一位網友打電話給壽光文家環保所所長李國璋,質問為何對數次環境污染投訴而一直未有任何回應,李國璋回答“這是市委市政府的事情,你不要問我”。這位網友隨后將通話過程視頻上傳到了網上。
打井生意經
“在濱州這里往下注水的小化工廠、小造紙廠很多,這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只不過之前大家沒有關注罷了。”
位于山東濰坊北部的2000多口人的新興村,是被濱海經濟開發區諸多化工企業包圍的多個村莊中的一個。這里原本是一片鹽堿灘,現在經過幾十年的工業發展,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海洋化工基地。
新興村被一片看不到邊界的灰色霧霾包裹,村子四周全是大大小小的化工廠,生銹的管道和碧綠的污水,行人大多戴著面罩和帽子。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里老人去世,十有八九患的是癌癥,而且死亡的年齡越來越小。新興村周圍許多“打井”的小廣告,在“深井排污”被公開后,猶如癌癥患者的墓志銘。
根據這些留有“打井”字樣的廣告信息,本報記者聯系了多位打井人,意外的是這些打井人均來自山東濱州小營鎮。
其中一位小營鎮朱全鎮村的打井人告訴記者,他們村1200個人中,有30戶常年從事打井業務,每戶一套鉆井設備,6至8人的團隊。打井在他們這里是個不錯行當。去年他總共鉆了1萬多米,按照150元每米的收費標準,保守年收入將近200萬元。“在濱州這里往下注水的小化工廠、小造紙廠很多,”他說,“這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只不過之前大家沒有關注罷了。”
劉文洪告訴記者,幾年前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和政府簽署的協議是每天排水量低于1萬噸,將按照每天1萬噸的量收費。可行性研究報告認為,每天污水處理量有2萬噸,但建成后卻發現污水少的可憐,每天只有1000至2000噸水。污水處理廠放棄了二期污水處理工程建設。
“這個建于2007年的污水處理廠按照BOT模式建設,運營收費30年后再交還給政府。收取的費用是每噸水3元。”劉文洪說,這個價格太低,他們剛剛向有關部門提交報告希望提高收費標準。
而在濱海開發區,同樣采取BOT模式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已與40家企業簽署排污協議,每天排水量5000噸。副總經理王秉剛告訴記者,他們的污水處理模式是,企業先將污水排到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到月底再進行結算:排污企業直接向污水處理廠繳費。
而侯鎮工業園則是由環保局向排污企業收取,再返還給劉文洪的污水處理廠。
劉文洪告訴記者,在每家排污企業向污水處理廠排污前,先與環保局檢測人員約定時間一同進行檢測,確定達到排污標準,才允許企業將水排過來進行二次凈化。不過壽光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一位副主任否認了這一點,稱他們基本上不到排污企業去,而更多依靠在線監測。
劉文洪說,鑒于企業每天只有一兩噸水,會允許企業將污水囤在池子里一兩周再排放至污水處理廠。他們則根據排污企業容納污水的池子容量來收取費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每年上級環保部門都會對縣一級的排污量進行限制,而目前可以公開看到的排放總量恰好大于上級規定的排放量。壽光縣環保局一位官員告訴記者,目前包括壽光臺頭、羊口和侯鎮等地的化工企業,按照現在的標準上項目時,是不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