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環境污染與資源短缺的雙重制約,造紙業轉型升級的厚望寄托在了林漿紙一體化上。
在日前舉行的“2013中國紙漿造紙產業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指出,2013年是造紙業迎來產業升級、行業整合的一年,只有做到“兩型一綠”的企業才能在這股行業轉型浪潮中幸存并壯大。同時,在應對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局面下,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快技術產品創新,才能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造紙產業。
APP(中國)公關兼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文展認為,相較于傳統造紙業發展時期對天然林資源的依賴,林漿紙一體化模式合理發展人工經濟林,不僅為造紙業的原料供應提供了保障,同時更保護了天然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與此同時,林漿紙一體化通過利用其循環技術,在生產優質環保木漿紙品的同時通過廢紙回收推動綠色消費,充分體現出其循環模式的生態友好性。”
“以APP(中國)為例,在中國種植的30萬公頃人工林,每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800萬噸,釋放氧氣580萬噸,固碳217萬噸。此外,人工林的種植還能夠帶動一方經濟,據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撫育1公頃森林每次大約需要22.5個勞工,人工林的經營還會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張文展說。
在談及創新對造紙業的重要性時,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協理孫炳健表示:“加快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加速淘汰落后裝備、整合資源的速度,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大開發新產品的研發力度。此外,在科技創新的幫助下,從原始工藝設計就解決污染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環保與資源成本雙贏的問題。”
金東紙業是中國最大的銅版紙企業,2004年經國家批準設立金東博士后工作站,同時與國內著名學府聯合開展科研攻關,今年4月推出的醫療影印用紙獲得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