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之一。江西鉛山“連四紙”產地分布在武夷山脈南、北麓,鼎盛時期有紙槽兩千余張。2006年,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制作工藝十分考究,有72道工藝程序,原料為精選毛竹的嫩竹竿,需經幾個月的日曬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產周期長達一年。紙質潔白瑩輝,細嫩綿密,平整柔韌,有隱約簾紋,防蟲耐熱,永不變色,有“壽紙千年”之稱。舊時貴重書籍、碑帖、契文、書畫、扇面等多用之。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江西鉛山縣政府、有關企業和傳承人采取了一系列生產性保護措施:成立鉛山縣“傳統產品復蘇工程領導小組”,取得江西造紙協會和杭州西泠印社的支持,并和上海復旦大學文博系合作,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并授權江西含珠實業有限公司恢復生產“連四紙”,設“連四紙”制作技藝傳習所,培訓新人。同時,該縣還在縣城西工業園區購地兩公頃建標準廠房,將抄紙、焙紙等工序遷至園區,抄紙生產線增至12條,生產能力提高至3.6萬刀;紙漿制作仍放在有著獨特氣候條件和優質山泉的原產地,以“公司+農戶”的方式完成紙原料加工。
過去,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沒有標準可循,影響了其發展。為解決企業無標準生產的難題,鉛山縣質監局開動腦筋,在沒有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先幫助企業建立企業標準。2010年,鉛山“連四紙”成功申請并通過了企業標準Q/HZSY001—2010和贛饒企標備案注冊Y169—2010,使“連四紙”紙質首次有明確的企業標準。為進一步保護、發掘、恢復、振興“連四紙”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穩定提高“連四紙”的品位和質量,當地質監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積極介入“連四紙”產品標準起草和申報省地方標準的工作,將古籍印刷“連四紙”地方標準項目建議書送省標準化主管部門審核發布,成為江西省古籍印刷用紙的統一標準。這項標準的制定發布,促進了鉛山“連四紙”產業搶占市場的話語權,更有利于提升產品品質、品牌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開展名牌爭創活動中,該局將名牌帶動戰略作為幫扶企業發展壯大的總抓手,相繼出臺《鉛山縣(2011-2015)名牌發展培育規劃》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對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促進名牌帶動戰略的深入開展。把園區企業江西含珠實業生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四紙”列入申報江西重點服務項目,從廠房建設規劃、傳統工藝質量控制、檢驗檢測、包裝標識等全方位提供技術支持,鼓勵該公司走品牌之路,目前“連四紙”已獲得江西名牌產品稱號,實現了全縣江西名牌企業產品零的突破。目前,“連四紙”制作工藝吸引了古籍出版、造紙、文化研究等各方人士前往,包括慕名而去的日本友人,一年參觀的中外賓朋有2000多人!斑B四紙”的品牌效應已成為當地一支柱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