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末,宜賓市江安陽春工業園區破土動工。不到8年時間,園區的規劃面積從原有的20平方公里擴展到60平方公里,功能擴展到“一園三區”(即陽春壩新型化工區、康家壩酒類食品加工區、怡樂港口物流區)。江安縣決心將陽春工業園區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氯堿化工基地和長江上游川南物流重要樞紐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
截至目前,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58家,其中上市公司4戶,規上企業25戶,園區工業總值2012年實現122.3億元,主導產業聚集度82%,工業凈用地95%。2013年1-6月,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10億元,力爭年底突破200億元。
此外,江安陽春工業園區還實現了多個第一:“中國最大的竹纖維產業基地”;“中國最大的聚胺脂產業基地”等。
四大產業鏈初步形成
自2006年建園以來,陽春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四大產業鏈。
一是形成了是以海豐何銳為龍頭,三湘、升華、鴻源等化工企業為配套補充的新型化工產業,達到48萬噸/年燒堿、50萬噸/年PVC、120萬噸/年水泥、6萬噸/年硫酸等主要產能;二是依托全縣10萬畝優質釀酒原料基地和全國生豬產出大縣資源優勢的酒類食品產業;三是依托全縣50萬畝竹木資源的竹木加工產業;四是利用境內38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優勢資源的港口物流產業。
海豐何銳公司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海豐公司于2005年率先入駐江安縣工業園區,工程總投資40億元。目前項目實現產值50億元,解決就業人口2200余人。”
“一般人一提到化工想到的就是污染和工作環境差,但是我們公司有完整的生產鏈,排放的污水一定是達到國家標準的。同時我們采用全自動化操作,員工在中央控制室可以監控和操作生產車間的每一個環節。”
據江安工業園區主任周紅生說:“我們依托全縣10萬畝優質釀酒原料基地,整合全縣59家酒類企業品牌、文化資源,培育出‘華夏春’、‘戎德坊’等酒類知名品牌,實現白酒產能10萬噸/年以上。拿宜賓華夏酒業來說,產量2萬噸/年白酒的項目選址在康家壩農產品加工園區,總投資50000萬元,占地1000畝,項目分三期建設,三期建設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稅收8000余萬元,實現年利潤4000萬元!
竹木加工產業在江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園區依托全縣50萬畝竹木資源,以四川天竹為龍頭引領,簽約重慶市非公有制經濟促進會,打造全球最大竹纖維制造基地和集現代家具創意、設計、制造、美化等竹木加工產業集群。僅四川天竹公司項目總投資就達15億元,分期建設9.5萬噸/年竹漿粕和6萬噸/年短絲纖維項目,一期項目9.5萬噸/年竹漿粕已于2010年4月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利稅4.3億元,解決當地勞動力400人。
港口資源也是江安的優勢資源,江安境內38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正是江安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的良好基礎。目前,江安已經建成以皖北煤電二龍口作業區、天港物流、三灘子危化品碼頭為支撐點,加快推進皖北煤電二龍口物流項目、四川大蜀油品3萬立方米油庫項目,大力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力爭2013年碼頭貨運吞吐量實現200萬噸。
嚴格標準把關入園企業
園區目前已經實現了“十通五配套”。一是十通:已建成3萬立方米/日自來水廠、8平方公里給排水管網、8平方公里污水管網及處理廠、8座園區專用變電站、66公里縱橫干線公路、2個天然氣配氣站,互聯網、有限電視等信息網絡已全面覆蓋,20萬千瓦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吞吐200萬噸/年長江碼頭已建成運營。二是五配套:已建成300畝工業渣場、140畝生活垃圾填埋場、2萬噸/日污水處理廠(2座)、60畝生活服務中心、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
對于入園企業的選擇,園區管委會有自己嚴格的標準。在周紅生看來,現在他們已經從當年的找企業過渡到選企業的階段了。
“環保是選擇企業的基本要求,無論一個企業能夠給園區帶來多大的效益,如果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我們堅決不選擇。”
“社會效益也是我們重點考慮的,能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能增加園區的競爭力這些可以為企業加分。”
“對于入園之后不嚴格遵守標準,或不符合園區環保條件的,我們正在建立完整的退園機制。這對我們園區完善體系非常重要” 園區管委會主任周紅生告訴記者。
建設可持續經濟發展體系
一提到工業園區人們腦中的刻板印象就是污染環境。但是江安工業園區則完全改變這一狀況。2010年江安工業園區被評為“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園區現已形成以“海豐何銳、宜賓盛豪新型建材、宜賓琦豐綠色能源”為核心的三大靜脈產業鏈條,通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有機溝通系統內的能流、物流、廢流,共同形成了以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緊密共生關系為主的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工業系統。大循環中包含小循環,從而使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也使環境污染降到最低。
以琦豐綠色能源為核心,利用兩大主導產業鏈條所產生的可燃性廢棄物以及江安本地農作物秸稈,進行生物質發電,所產生的電能及蒸汽再輸送給各企業,供其生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