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中冶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三冶和其下屬鞍山中冶置業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12日與中信信托等簽署《債權轉讓協議》,擬將中國三冶持有的鞍山市勞動路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BT項目)的債權轉讓給中信信托,涉資13.2億元,債務人為鞍山市政府。
中國中冶指,通過今次交易,有利子公司中國三冶減少應收賬款,降低帶息負債規模,降低回款風險。今次出售的債權所得將用于償還相關銀行貸款及補充中國三冶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
這也是中冶近年來激進建設保障房所帶來的后果,來自中國中冶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長期應收款凈額310.16億元,比2012年年底增加32.02%,占非流動資產比例超過三成。
中冶方面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從事的保障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BT業務,根據合同約定,收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應收款增加。
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前期4萬億刺激下,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并沒有做詳細的規劃和預算,有些項目甚至沒有從盈利性的角度來考慮,盲目的擴張導致了后期債務風險劇增。
圍繞中冶的債務問題及糾紛遠不止此,今年6月份,原中冶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冶紙業遭到多家銀行集體追討債務,8月份,更有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的百余名職工聚集在中冶總部大樓前追討債務。
轉讓債權
公告稱,此次債權轉讓的最終實際數額、轉讓對價的支付數額及時間,將根據中信信托發行信托計劃單位募集的資金情況而定,若信托計劃募集資金少于13.2億元,債權轉讓的數額將相應減少,轉讓的對價按照最終實際轉讓的債權于公司財務報表上的賬面值實際金額厘定,中信信托將以現金支付,而轉讓完成后,鞍山市政府將向中信信托支付信托債權利息。
有熟悉中冶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冶此次債權出售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債務風險,與此同時,中冶也面臨上市公司保殼的問題,所以會出售資產優化上市公司。
據了解,上述《債權轉讓協議》中所提及的BT模式,即“建設-移交”模式,指中國三冶作為乙方按合同約定負責項目投、融資建設,并承擔期間的風險,在乙方按約定將項目建成竣工移交給甲方——鞍山城投及其指定的管護單位后,按BT合同總價收回投資。
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三冶通過全資子公司鞍山中冶置業有限公司與經鞍山市政府授權的鞍山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約定由中國三冶負責投資建設鞍山市勞動路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并由鞍山市政府回購。
該項目協議約定的合同總價包括項目工程建安費、土地費和項目建設其他費用,當時總價暫定為人民幣150億元。
2012年12月,上述四方簽訂補充協議,確認中國三冶對鞍山市政府享有委托代建價款應收債權應為13.6億元,除鞍山市政府留取3%作為質量保證金外,其余13.2億元的委托代建價款已經達到支付條件。
保障房失利
2008年11月,國務院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明確將在三年內投資9000億元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三年全國將新建200萬套廉租房和400萬套經濟適用房。
在此背景下,時任中冶科工股份總裁、中冶置業董事長的沈鶴庭曾表示,公司將轉型為主要開發保障性住房,未來保障性住宅開發將占到中冶置業業務的70%,也能給集團其他幾個板塊找到出口。
隨后,中冶大規模進入保障性住房開發市場,并獲得了多家銀行機構支持,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保障房開發企業。然而,在2010年政府連續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后,地方政府土地財政銳減無力回購保障房,中冶保障房回款困難,債務危機凸顯。
2012年初,中冶置業決定退出保障房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并認為當前主要責任是改革轉型,甩掉保障性住房、基礎設施投資這樣投資效率低、資金占用大的包袱,把各類資源轉移到關鍵環節和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業態上來。
從全國最大的保障房開發企業,到地方政府保障房和基建工程的大債主,2012年底,中冶置業集團應收賬款總額約65億元,絕大部分來自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兩類產品占公司總資產和帶息負債總規模比重都達到三分之一,測算各年度的EVA(經濟增加值)均為負值。
中冶集團認為,企業近幾年承擔了較沉重的政府履約和資金成本上升風險,而公司的三大債務人,是南京、唐山、石家莊的當地政府。
劉秋平對記者表示,在經濟景氣度上行時,資金鏈充足,問題顯現不出,一旦景氣度下行,企業的債務問題就會集中暴露,甚至出現經營困難,所以很多企業目前在做的更多是降本增效,割裂虧損項目,壓縮業務,從加法變減法。
債務問題纏身
中冶糟糕的財務和資金鏈現狀已經成為行業內公開的秘密,除了此次出售債權外,中冶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均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債務問題。
今年3月5日,中冶集團將旗下造紙板塊企業中冶紙業(中冶銀河母公司),整體劃轉至誠通集團進行重組。隨后,自6月份起,中冶銀河紙業與多家銀行就債務問題產生糾紛,停止償付大部分銀行到期貸款和利息,并拒絕向銀行提供報表,導致相關貸款陸續出現逾期,至此遭到多家銀行集體追討債務。
資料顯示,劃轉時,中冶紙業資產總額194.1億元,負債總額186.41億元,其中銀行及金融機構債務145.65億元。誠通方面認為,中冶銀河的財務歷史遺留問題很多,而這些舊賬不該單由誠通集團來埋單。
除此之外,今年8月份,更有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的百余名職工聚集在中冶總部大樓前追討債務,討薪者上門追討的4800萬款項則源自于中冶位于遼寧省葫蘆島的一個鋅廠工程項目。
據了解,目前葫蘆島有色和其下屬的葫蘆島鋅業股份都已經進入破產重整,具體的債務清償方案尚未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