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了,我們都不敢在新橋江洗衣洗菜。前段時間政府對造紙業整治后,江水變干凈多了,又可以洗衣洗菜了!”11月24日,賓陽縣賓州鎮沙江村的村民感慨道,由于多年來新橋江上游一些造紙企業“過度排污”,讓地處下游的他們苦不堪言。今年以來,賓陽縣對小造紙作坊以及不符合產業政策、存在違法排污、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造紙企業開展全面整治,讓大家對“綠水青山”有了希望。。
賓陽縣造紙行業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全縣造紙企業在2007年曾多達136家。2007年年底,賓陽縣根據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及自治區、南寧市的有關要求,開展了造紙企業污染整治行動。經過環保整治和重組升級,2008年年底,全縣保留下來45家造紙企業,生產能力從原來的27萬噸提高到90萬噸。
而另一方面,賓陽縣的非法小造紙作坊為數眾多,到今年4月份共有95家,且多采取國家明令淘汰的土法造紙這一落后工藝;加上受經濟利益驅動,非法小造紙作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接向水環境排放,成為該縣造紙行業最大的水污染源。
為鞏固和擴大全縣節能減排成果、確保“十二五”減排目標實現,并結合“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的開展,賓陽縣委、縣政府繼2012年實施全縣制革企業整體退出市場后,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整治“造紙污染”,并首先將矛頭對準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非法小造紙作坊。今年4月,該縣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縣所有95家非法小造紙作坊強制斷電銷戶及拆除主要生產設備,至此全縣對非法小造紙作坊已全部依法予以取締。今年7月,賓陽縣又對43家不符合產業政策,或存在違法排污、對環境造成污染情況的造紙企業進行全面整治,采取強制性斷電、停止生產并責令淘汰或整改。
賓陽縣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整治前,部分造紙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經常遭到周邊村民投訴;經過整治及產業升級后,這些企業不僅排放達標,環境投訴減少,而且產能提高、效益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