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等議案,《辦法》對碳排放管理的適用范圍及主管部門責任、碳排放信息報告與核查機制、配額分配與交易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和相關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我省碳排放管理工作遵循公開、公平和誠信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通過政府向企業分配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額,明確企業碳排放權益和控制碳排放責任,企業通過市場化機制自主選擇履行控制碳排放責任方式,從而以低成本實現節能減碳總體目標。
記者進一步獲悉,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將于19日上午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正式啟動,這也將全球第二大碳排放交易計劃。昨日,碳排放的一級市場已經啟動。廣東碳排放權交易于16日組織了首次有償配額競價發放,總成交金額為1.8億元人民幣,成為全國首個碳排放權有償配額拍賣。據悉,每噸二氧化碳的成交價為60元,總交易為300噸。
據競價的情況來看,有效申報量為507.3921萬噸,超過300噸。28家控排企業和新建項目單位競價成功,競買總量為300萬噸。最高申報價格為81元人民幣,最低申報價為60元人民幣,平均報價為60.71元人民幣,最終競買統一價為60元人民幣,但總成交金額為18000萬元人民幣。
廣東省發改為此前宣布,納入廣東省首批碳排放權交易的共有4個行業的229家企業,包括電力、水泥、石化和鋼鐵行業,占全省碳排放量的58%。據透露,廣東省控排行業范圍將逐步擴大。近期,還將有陶瓷、紡織、有色、塑料、造紙、建筑、交通等行業也要納入。據預測, 2015年廣東電力、水泥、鋼鐵、石化四大行業控排企業的碳排放量將比2010年減少1500萬噸,單位GDP碳排放下降22%。
據11月26日廣東省發改委公開的《廣東省碳排放權配額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試行)》,首批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華潤集團、海螺水泥等多家公司,成為首批納入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的企業。《方案》稱,廣東省2013-2014年配額總量約為3.88億噸(1噸配額等于1噸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控排企業配額3.5億噸,儲備配額0.38億噸,儲備配額包括新建項目企業配額和調節配額。《方案》表示,2013-2014年控排企業、新建項目企業的免費配額和有償配額比例為97%和3%,2015年比例為90%和10%,“十三五”以后根據實際情況再逐步提高有償配額比例。有償配額量由控排企業配額量的3%和部分儲備配額構成。2013-2014年有償配額共0.29億噸。首次發放底價擬定為60元/噸配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