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昨日下午,在東莞創業路粵昌月歷公司,銷售經理黃小姐連說了好幾遍。
10月31日,中央紀委發出《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這讓掛歷臺歷賀卡等禮品企業一時慌了方寸,不少企業印制好的掛歷臺歷等賀年禮品只好堆在倉庫里當廢紙賣,而有單位在此之前提取的掛歷臺歷等物品,也不敢向客戶贈送。目前東莞有銀行還特意在營業廳掛出告示,“今年不再向客戶贈送掛歷、臺歷、利是封等禮品,敬請客戶理解。”
按照掛歷臺歷等賀年禮品企業的生產規律,10月底基本上是生產尾期,客戶進入提貨階段,元旦之前基本上結束派送。而目前中央一紙指令,讓掛歷臺歷產業鏈“始料不及。”
300萬庫存只能當廢紙賣
在采訪中,對“禁止公款消費,不浪費納稅人的錢”,掛歷臺歷生產企業均表示認可。但此時突然出臺這樣的禁令,不少企業有苦難言。
昨日,說到中央紀委的上述規定,粵昌月歷黃經理皺了一下眉頭,“早一點發布的話,我們的損失就少了。”據其透露,目前堆在倉庫里的成品和半成品,至少以百萬元計,但基本上只能當廢紙賣。而自禁令出臺后,至少有30萬元的訂單被退掉了。而按以往的行情,目前正是提貨的高峰期。
粵昌月歷時下的現狀,其實是目前掛歷臺歷生產企業的一個縮影。在采訪的12個掛歷臺歷生產企業中,最多的一家,庫存在300萬元左右,該公司老板坦言,“基本只能當廢紙賣了。”
粵昌月歷黃經理表示,掛歷臺歷其實還比較實用,上面通常會印制國學、氣象、生活健康等日常知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當作備忘錄。正常情況下,一般春節后各企業就會尋找圖譜,設計來年的樣品,七八月份印制出“通版”,國慶節前后基本落實訂單,11月是提貨的高峰時節。不料今年收獲的時候,“全栽了”,好多訂單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百分之一二十的訂金,“現在這個樣子,怎么好意思向客戶要賠償呢,真是有苦難言。”不少掛歷臺歷生產企業,一二十年的心血,今年有可能全賠進去。
此說法也得到常平一家掛歷臺歷生產企業老板的認同,“我們公司70%的業務來自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現在一句話就禁止了。”該企業負責人代先生還表示,公款消費是應該禁止,但最好顧及企業生產周期。若在生產前就禁止,這樣既控制了公款消費,又不浪費企業的資源,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資源合理配置。
價值20萬元掛歷不敢發
掛歷臺歷生產企業有苦難言,下訂單的企事業單位也是一籌莫展。
昨日,在南城莞太路從事禮品批發的老板透露,目前東莞有不少單位,其實在禁令下發前,已全額支付貨款提走了掛歷臺歷等禮品,有些正準備派送,不少單位已經送給客戶了,如今一紙禁令,“讓大家無所適從。”
昨日下午,東莞一家機構負責人透露,我們往年派送的掛歷在5萬份左右,一份掛歷臺歷,也就三四元錢,“但上面不僅印制了菜譜,還有諺語、國學等知識,可以說,這真是一本實用的小冊子。”但現在的情況,讓這位負責人“頭都大了”,“錢都花了,好在是在此之前花的,但這個賬如何處理還是一個問題; 此外,這20萬元的掛歷臺歷,現在不敢發給客戶,只好堆在倉庫里。”
這位負責人搖搖頭告訴記者,“不發吧,就是一堆廢紙;發吧,肯定就是違規。有朋友幫我出主意,說捐贈出來,到底行不行,我也沒譜,左右為難。”
相對這位“頭都大”的負責人,有些單位就相對輕松一點。粵昌月歷黃經理透露,東莞掛歷臺歷市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訂單客戶取消了訂單,損失的僅僅是10%-30%左右的訂金。這個損失最后還得由禮品企業扛起來,但肯定有不少企業扛不住,“要么轉型,要么賠盡前幾年的心血。”畢竟,掛歷臺歷市場,70%還得靠企業事業單位支撐,少了這條腿,想靠零售市場翻身,“難度比較大。”
銀行公告今年不送掛歷
公款消費禁令一出,今年不再贈送掛歷臺歷等禮品了,不少機構還得出公告向客戶解釋。
昨日下午,記者在南城風景步行街一家銀行網點看到,有銀行專門出臺公告,“由于中央紀委發出《關于嚴禁公款購買印制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今年就不向客戶贈送掛歷、臺歷、利是封等禮品。”
公款消費被禁,解釋公告也發了,但不少金融機構內心并不平靜。
昨日,東莞一銀行的支行行長告訴記者,雖然在禁令面前,人人平等,如今所有的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贈送這類禮品,但作為金融機構,還得想辦法維護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掛歷臺歷利是封,目前不能派送,但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大家總會想出其它替代辦法。
不出所言,近期茶山一家金融機構就另辟蹊徑,將原先針對大客戶的優惠也向普通客戶開放。比如以前儲蓄5萬元就送米送油,如今存款1萬元就可以享受上述優惠。掛歷臺歷利是封,轉換成了米油,甚至茶葉。“客戶關系總得維護。”有銀行負責人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