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媒體報道由于環保整治趨嚴,河北保定近百家紙企全部關停。昨日,記者獲悉這些紙企已經復工,當地政府要求2017年底前所有紙企完成鍋爐改造工作。
2013年以來各級政府疾風驟雨般的環保整治,讓業內人士感慨“動真格了”,但政策一般以設定最低產能紅線的方式,也讓行業陷入產能越治越多的怪圈。
幾度關停 “華北紙都”紙企驟減
“根據政府下發的一份緊急預案,去年11月14日保定所有紙廠停產,初步要求停一個月。去年12月14日,大家都復工了。”昨日,河北保定滿城縣一家生活用紙生產企業銷售部負責人林奇(化名)對記者透露,“文件并沒有明說關停原因,我們猜測,可能是因為河北挨著北京、天津,前段時間這些地方的霧霾厲害,最近好了些。”
林奇入行十幾年,在他的記憶中,政府如此鐵腕關停并非首次。河北保定為造紙重鎮,2006年曾經聚集了400多家造紙企業。尤其滿城是全國最大的生活用紙生產基地,鼎盛時期曾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2006年4月,滿城縣治污攻堅戰拉開序幕,五項措施(拆除機器設備、切斷高壓線路、封停自備水井、收回相關證照、勸返營運車輛等)同時啟動,204家造紙企業全部關停。
引人注目的是,當時縣里制定了污染企業治理整頓驗收標準,要求衛生紙企業年產5000噸以下、板紙企業年產1萬噸以下的不驗收,對于驗收合格的企業,實行“一次死亡法”,一次重大違規徹底取締。
2007年,滿城造紙行業環保專項整治升級,淘汰年產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置和年產1.7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排放不達標的年產1萬噸以下以廢紙為原料的造紙企業也同時關停。
經過一次次的大浪淘沙,如今當地造紙企業不到一百家。林奇估計,包括自家公司在內,絕大多數企業都達到了國家環保排污標準。
行業低迷 引進外援擴大投資
雖然此次保定紙廠一刀切關停僅持續一個月,但林奇無比清楚,“造紙行業的好日子肯定是過去了。”
按照當地政府的要求,2017年底前所有紙企完成鍋爐改造工作,將燃煤鍋爐改造成天然氣鍋爐。據了解,這項改造前期費用約400萬,后期運行天然氣的成本是燃煤的好幾倍。“現在紙企大都沒開始動,因為很多地方還沒有天然氣管道,大家想著能拖一天算一天。”他對記者稱。
更讓紙企不安的是,政府進行環保整治一方面出于環境考慮,另一方面也有將落后、過剩產能擠出局之意。問題是,政府淘汰產能總是以設定最低產能紅線的方式,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造紙企業只好與政策紅線展開“競賽”。
目前滿城造紙企業的年產能一般在三四萬噸左右,大的在六七萬噸左右。“說不定什么時候,最低產能的紅線又往上抬了,企業只要還有一口氣能活下去,肯定會加大投入增加產能,這也導致產能越限越多的怪圈。”林奇介紹。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條造紙生產線的投資金額上億,帶來的新增產能能達到1萬噸。此前,當地紙企經營較為謹慎,一般用往年利潤來投入新的生產線。去年行業低迷,很多企業只能保本經營,卻依靠銀行貸款或者引進風投來擴大投資。
升級版政策襲來 過剩不改嚴冬依在
這一現象不僅存在于河北保定,相同的一幕在全國其他城市同樣上演。公開資料顯示,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造紙企業,2012年是2400家,2013年為2479家。另外,去年前8個月,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618億元,這其中一半是投資到了造紙項目上。截至去年年底,國內連續兩年、超過4000億元的投資將形成3000萬噸的造紙產能,而目前全國造紙行業產能利用率僅在80%左右。
眼下來看,升級版的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正在強勢襲來。去年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造紙企業的首份名單,涉及274家企業、621萬噸產能。隨后公布的第二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火力再次指向造紙業——67家企業共計約120萬噸產能要強制淘汰。這兩批名單加起來的淘汰產能,占“十二五”目標的七成多。
地方政府正在強勢推進。2013年12月4日上午,西安最大造紙企業蔡倫造紙廠關停拆改,這也標志著西安主城區從此再無造紙廠。
記者接觸的券商研究員直言,“雖然困難,但中小企業造紙還有利潤,指望他們主動退出或者兼并重組是不現實的。政府的各項措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不會造成多大影響。”
據了解,由于春節臨近目前造紙行業下游訂單回暖跡象明顯,多家企業紙價存在進一步提漲的可能,但傳統消費旺季過后行情如何演繹,業內人士難以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