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13年12月31日23:58,距離2014年的元旦鐘聲敲響還有兩分鐘,《新聞晚報》的官方微博發出最后一條微博,向2013年告別,也向即將走進2014年的讀者道別――2014年1月1日,14歲的《新聞晚報》正式休刊。
一份報紙在新年時刻以這樣的方式向讀者道別,不免讓人心生幾分悲涼,也讓正經歷廣告、發行雙重下滑壓力的中國報業,在跨入2014年之際顯得有些落寞而悲壯。未知的2014年,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報業究竟將作何表現?不妨循著報業2013年走過的軌跡預測一番。
廣告持續衰退 短期內已不可逆轉
盡管目前關于2013年報業廣告的最終數據尚未發布,但縱觀報業全年的表現,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主任梁勤儉前不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預測,報業廣告“2013年降幅的最終統計數據很有可能逼近兩位數”。
展望2014年,報業廣告的表現又會怎樣呢?梁勤儉直言,報紙廣告持續衰退的態勢短期內已不可逆轉,而且這種衰退將會是全方位的。
梁勤儉建議報紙未來要把廣告當做內容來經營,讓廣告真正變為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同時對報紙進行根本性改革,即讓報紙由新聞紙真正向功能紙、服務紙轉變。
此外,鑒于目前報紙新媒體廣告增幅非常低的狀況,梁勤儉建議報業設立新媒體營銷研發部門,利用好新媒體資源和新媒體手段,盤活自身資源進行營銷。
改革是主旋律 報業轉型在所難免
《新聞晚報》的休刊讓報人們覺得這個冬天格外寒冷,然而,就好比“冬至是早春的使者”,在寒冬之中也孕育著突圍、轉型的力量,盡管這春天還有些遙遠。展望2014年,報業的發展境況并不會有太大好轉,但“轉型”“改革”注定將是報業未來一年的主旋律。
對于報業轉型,《新聞記者》主編劉鵬坦言,近幾年,報界同仁普遍對行業前景表示憂慮,但真正痛下決心主動轉型的卻不多,更多的人仍停留在對往日輝煌的懷念與迷戀之中。但是2013年的種種變化都表明,包圍傳統紙媒的環境溫度不斷升高,即將達到沸點,媒介格局調整背景下的報業轉型或被轉型在所難免。在劉鵬看來,所謂報業轉型,既包括媒介渠道的跨越與拓展,也包括原有媒介質量的升級換代,“晚轉不如早轉,被動轉不如主動轉,報業同仁必須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丟掉幻想,開始戰斗”。
此觀點也得到了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教研部高級經濟師郭全中的認同。他認為,在艱難中開始的2014年,轉型、虧損、關停并轉、整合、并購、深化轉企改制等將會是傳統媒體業的關鍵詞。
紙媒結構調整 資源整合大勢所趨
2013年10月28日,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與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合并成立上海報業集團。而在此之前,山東、湖北等省也都出現了省報整合地市報、創辦地方版的動向。展望2014年,報紙整合很有可能會大規模出現。
對于業界期待,新聞出版管理部門也給出了積極回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4年,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將進一步推動報刊改革和結構調整。推動報刊出版單位深化改革,推動已轉制的報刊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開展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試點;探索國有新聞出版企業股權激勵機制,經批準允許有條件的國有股控股上市傳媒公司開展股權激勵試點;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我國報刊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鼓勵報刊出版傳媒集團整合資源、兼并重組,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報刊出版傳媒集團;以“百強報刊”為核心,實行政策傾斜,積極推進品牌報刊建設;大力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
更注重地域性 開發本地生活服務
在2013年的報業廣告中,只有房地產和活動類兩個行業依然增長。其中,房地產廣告之所以普遍增長,與一些報紙創新營銷模式有關,也與地產廣告一般以地域投放為主有關。而發行方面,在報業發行的一片下跌聲中,社區報是為數不多的增長亮點。
由此可以看出,地域性的報紙往往與地域性的品牌結合度更高,就近的報紙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讀者貼身定制服務。因此,走向服務、走向社區,或許將在2014年成為越來越多的報紙選擇的發展之路。
“社區報上都是老百姓關心的內容,很落地、很靈活,老百姓本身參與性也很強,自然就會越來越受到歡迎。”北京世紀華文國際傳媒咨詢公司總經理田珂對報業發展社區報的前景看好。一些媒體人也表示,報業進行社區報的大膽探索,能夠讓報業面向自己的受眾提供增值服務,鎖定特定區域的有效覆蓋群體,進而通過包括客戶價值最大限度挖掘,從而實現媒體價值的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