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2014年,為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產品出口。
據介紹,2013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改造提升制造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有序進行,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比規模以上工業高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
不過,由于我國產業規模的擴大與質量的提升并不同步,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凸顯,產業布局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上述負責人表示,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完善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在改造提升制造業方面,一是化解產能過剩。貫徹《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加強政策引導和組織協調,促進過剩產能有序化解。二是調整和優化生產力布局。綜合平衡重點產業發展對資源、能源、市場等方面的外部條件要求,加快調整和優化生產力布局,優化資源配置。三是引導產業轉移和承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動東部地區加快產業升級,加快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引導中西部地區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承接產業轉移。四是發展高端制造業。立足于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需要,加快發展高端制造業,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引導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改造,發展高附加值、市場需求潛力大的新產品。五是穩定和拓展外需。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繼續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產品出口。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發展的協調性。繼續執行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引導社會投資合理流動,促進要素資源更有效地配置到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和行業。落實好已制定出臺的放寬民營經濟準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措施,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推動區域產業協調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