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環境保護稅開征,較易產生環境污染的傳統印刷行業將受到沖擊。”在得知中國今年將推動環保稅立法后,江西四維印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杰卿開始重新審視企業的環境責任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今年要做好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環保費改稅后,由行政法規上升為法律,這將強化征收的法律效力,提高對企業偷逃稅額行為的法律懲戒力度。
利用稅收手段保護和治理環境的“綠色稅收”制度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在中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長期以來,中國對污染物排放主要通過收取排污費的方式進行調節,推行“誰污染,誰治理”的治污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說,現行政策基本要求排污企業自行治理,但受其專業技術所限和執法不嚴等因素影響,很多排污企業難以實現達標排放,甚至因成本高昂而放棄,這導致中國工業污染治理效率較低。
代表委員們指出,在過去“唯GDP論英雄”的觀念誘導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以減免排污費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
“一些地方排污費征收不夠透明,存在"人情費"、彈性征收等情形。”全國政協委員、金澳科技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給權力尋租留下“灰色空間”。
隨著中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日益重視,環保稅已被視為控制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開征環保稅是大勢所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提出,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中小企業非常擔心環保稅的開征會加重經營負擔。
羅杰卿介紹,若仍沿用傳統印刷技術,以當地環保部門的排污費標準計算,公司滿負荷生產情況下,每年需繳納近30萬元排污費。雖然尚不知環保稅如何征收,但是走老路難有出路。
他建議國家對探索綠色轉型且營業額規模不大的企業提供環保稅減免優惠。
劉尚希提出,環保稅意味著企業排污成本內部化,這一稅種將倒逼企業加大治污減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加大轉型升級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引進環保生產技術。
舒心認為,環保費改稅后,剛性更強,其實對企業發展更加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