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我們談文化產業,通常是就文化產業談文化產業,從文化產業具體的行業去談,獨立去談。但今天我們談文化產業已經遠遠超出文化產業自身,我們是在談文化產業與制造業、農業、旅游業、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的關系。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也賦予了文化產業全新的內涵。
具體來講,我自己有四個方面的感受。
第一,一系列文化產業重磅政策的出臺,使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找到了新的抓手。我們講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講了很多,始終沒有很大的起色,這是因為過去講的抓手只有科技,但實際上僅僅依靠科技來推動轉型是不夠的。
科技當然是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動力,但這只是一種,還有一種便是文化創意設計。前兩年,我們去調研珠三角文化管理創新的話題。在那個調研中,我發現珠三角很多企業已經在自覺利用創新設計來推動產業轉型。
我們調研了一家公司,叫作馬可波羅瓷磚,這家企業生產瓷磚原先都是實用型的,后來融入中國繪畫和書法,由實用型瓷磚變成具有裝飾意義的瓷磚。有一次德國的瓷磚協會會長到這個企業去參觀,走到這個企業的展示廳里面看到中國設計的瓷磚,看到中國書法瓷磚以后豎起大拇指,覺得這是最具有中國文化含義的制造產品。這家企業現在品牌價值就是26億元,這就是文化創意設計介入產品制造非常重要的例子。
第二,文化產業強調了融合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融合,還是單一去發展,要完成我們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幾乎是不可能的。最近我們到東陽調研,東陽很大一塊是紅木家具,紅木主要從國外進口,而木材進口非常困難,這亟需其他創意設計服務進入。
第三,要提升文化創意水平和整體實力,這是促進產業融合的基礎。我在參與起草文件時發現,國務院文件重點是在談產業融合,但同時也強調文化產業自身的創意水平和整體實力。文化部的文件里面有一個非常有新意的地方,就是把提升文化產業創新水平和整體實力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升產業融合的水平,如果沒有文化產業實力作為支撐,那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文化產業自身發展不充分,創意水平和實力不高,產業融合也會受到很大限制。
第四,國務院文件和文化部的實施意見在推動產業融合、促進產業整體實力和創新水平提升等方面,相關政策扶持的力度都很大,措施也很實。有一個困擾文化企業發展的問題,便是對文化創意企業進行認定的標準不清楚。很多是按照科技類型的企業進行認定,這并不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現在這些政策出臺了,相關問題都有望解決,相信文化產業會得到大力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