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寧東森林公園平河梁景區,踏青賞景的游客絡繹不絕,私家車輛接踵而至。森林公園的建設,使我省國有林區重新煥發生機。依靠秦嶺豐富的森林資源,省寧東林業局轉型發展,形成了森林生態旅游、苗木花卉、林場產業和職工自營經濟齊頭并進的格局,每年產業凈收入500多萬元。
“原生態、純天然、綠色、有機、無公害”,是我省國有林區產業發展的最大優勢。省森管局以品牌建設促進特色經濟發展,實施“一局一品、一場一策、一站一業”戰略,打造“三秦森工”大品牌,走自我發展轉型之路。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我省森工企業的職能發生了巨變:由過去的采伐加工變為資源管護。這一變革,致使企業收支矛盾突出,職工生活艱難。面對企業轉型,省屬六大林業局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放開搞活林區經濟,加快轉型發展。據統計,去年全系統完成產業總產值3.57億元,同比增長27.9%;職工年平均收入也由2010年的1.71萬元增長到去年的3.78萬元。
4月12日,太白縣咀頭鎮塘口村通村公路兩旁,挖掘機、推土機正在轟鳴作業,一座座正在建設中的日光溫室大棚,整齊劃一,雛形可見。再有兩個多月,擁有67座日光大棚、28個拱棚,占地300余畝的秦西綠色蔬菜園即可建成投產。屆時,太白縣將實現四季有菜目標。這個正在建設中的蔬菜園,是省太白林業局轉型發展的創新之舉。據該局局長王會福介紹,他們依靠太白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優勢,流轉土地335畝,與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技術合作,建設越冬越夏高產蔬菜種植基地,旨在帶動轉型發展,企業增效,職工增收。
省森管局還把今年定為產業發展年,出臺扶持政策,對產業項目實行以獎代補,激發了干部職工的創業熱情。目前,全系統已上報產業發展項目60多個,申請以獎代補資金近2000萬元,項目投資規模超過8000萬元。
中蜂養殖,是省龍草坪林業局發展自營經濟的一個亮點。在位于108國道邊的龍草坪秦嶺木材檢查站旁,20余個蜂箱整齊擺放,一只只小蜜蜂在蜂箱與盛開的山茱萸花間來回穿梭。蜜蜂的主人、檢查站職工薛彥星,早在2005年就開始養蜂,從當初的1箱發展到現在的82箱,當年就為他帶來6萬余元的純收入。但是,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爛仔”病,也給他帶來毀滅性打擊,最終只保住20來箱蜂。在得知省局以獎代補政策后,薛彥星今年申報了200箱中蜂養殖項目。
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雖然林區職工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仍存在著大資源、小產業,環境美、收入低的狀況。對此,省森管局結合省林業廳“正林風、建林云、圓林夢”思路,今年提出“五四六六”發展戰略,通過實施五大生態工程,發展四大富民產業,建設六大產業基地,啟動六大民生項目,重振森工經濟,實現森工“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