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數年前,研究過一個話題,造紙企業應該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當時,晨鳴紙業正在到處低成本擴張,并購多個造紙企業如漢陽紙廠、江西紙廠、吉林紙廠等等,而華泰紙業正立足于東營,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穩扎穩打。從發展思路上看,晨鳴紙業更看重先做大,華泰紙業更看重先做強。兩種模式,孰優孰劣,一時成為業內人士的關注焦點。
研究的結論是,無論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都沒有錯,關鍵在于要有核心競爭力。
從兩家企業發展的結果看,基本上是殊途同歸,晨鳴雖然在外地建立了很多企業,但在壽光也建了一些高大上項目,并關閉或賣掉了外地一些企業;華泰最后也將企業版圖發展到了河北、安徽、廣東。目前,這兩家企業,都是造紙行業里的領軍企業,不僅如此,就是在中國制造業領域,兩家企業都是有著響當當的名聲。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包括造紙行業在內的企業家們又面臨著新的選擇,走專業化道路還是走多元化道路?特別是房地產業如火如荼,要不要投身進入?答案并不唯一,兩條道路,各有典型代表。
堅定走專業化道路的典型代表,是玖龍公司。張茵董事長早就高調宣稱堅守主業,要做世界最大的包裝紙廠,幾年過去了,這個愿望早就實現了。在連續三年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的評價中,玖龍紙業一直位居前十名,與海爾、光明食品、美的、格力、茅臺、五糧液、娃哈哈等中國頂級企業并肩而立,讓人敬佩不已。抵得住誘惑,守得住主業,企業發展得特別成功,讓人感嘆!
走多元化道路的典型代表,應是華泰公司。華泰從給自己紙廠供給化學品的車間做起,大力發展化工產業,并審時度勢進軍房地產市場,目前集團公司的業務已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在當前紙業特別是新聞紙產業低迷之際,其他兩大領域的優秀業績,有力地支撐起了企業發展的天地。在2013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評價中,華泰集團綜合實力列居第12位,穩居中國輕工業第一集團軍成員。企業的成就,讓人對李建華董事長的前瞻性戰略布局十分敬佩!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其實怎么走都能成功,沒什么特別炫耀的。其實不然,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即使到了大佬級別了,也不一定事事成功。飲料業的大佬宗慶后,投巨資建立歐娃商場,銷售歐洲品牌商品,還搞了愛迪生奶粉,但最近披露出來的情況是,兩個項目的進展都并不如意。
大佬光鮮的背后,是企業家的精神和智慧。一個企業能夠成功,需要領路人的勤奮、智慧、創新、進取。當年曾詢問過李建華董事長雞蛋是放在一個藍子里好還是放在多個藍子里好,李董事長的回答是:關鍵要看有沒有那么多能夠看好籃子的人。如果有合適的人,雞蛋可以放在多個籃子里,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還是放在一個籃子里看著好。睿智的回答!
當前,造紙行業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但想一想,今天的困難,和這些大佬們創業時的困難相比,根本就什么都算不上。有這些身經百戰的真正大佬們堅定地站在行業的前列,中國紙業又怎能不披荊斬棘,闊步向前!(作者 中國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