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影響力評價”結果在京發布,在“十大最具影響力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這是頭頂諸多光環的中國宣紙的又一頂“桂冠”,標志著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向文化旅游產業邁出了堅實步伐。
近年來,宣紙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廣泛關注和長足發展;作為人類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代表性單位,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搶抓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機遇,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堅持在傳承中轉型、在轉型中升級,初步實現了由宣紙制造企業向文化旅游企業轉型發展的格局。
加大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
宣紙技藝及其特色產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路程,也積淀了雄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中國文化浩瀚天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在全世界都具有不可復制性和唯一性。但是,隨著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宣紙產業和日益增加的群眾需求,以及其產業自身特點,宣紙產業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發展的瓶頸:原材料供應難、招工難、污染治理難等等,諸多因素制約著宣紙文化產業這艘巨艦的前行。
“要實現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目標共享,就必須打破桎梏,破解發展難題。”公司生產負責人如是說。2012年,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萬畝青檀林基地,同期又投資了近3000萬元建成了年產100萬斤燎草的原料加工基地,此外還投資400萬元建設了200畝楊藤基地。三大原料供應基地的建成,最大程度上化解了原材料供應難的問題,也從源頭上保證了宣紙的品質。
有了充足的物質保障,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開始發力,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檀皮集中蒸煮和黑液綜合利用項目,實現黑液和中水回收利用,提升改造原有污水治理系統;完成了542廠擴能改造和老廠房改造項目,新增20簾槽160噸宣紙生產能力,突破產能瓶頸。同時,該公司大幅提高一線員工的福利待遇,改善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解決招工難題,從而保證了技術隊伍的穩定性,如撈紙工的月平均工資從2008年不到2000元提升到現在的6000多元。大力強化品牌意識,加強質量管理,提升宣紙品質。公司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產品出廠前要經過“雙檢”,即剪紙師傅在剪紙前進行初檢,成品宣紙還要再次經過復檢工序,為宣紙出廠提供雙重保障。在參觀宣紙生產線時記者注意到,四尺大的宣紙上即使只有一點小小的瑕疵,師傅們也要將整張宣紙回籠制漿,足以見得公司對宣紙質量的嚴控程度。
持續的投入和技改,在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宣紙產業發展站在了一個歷史性的新高度。
改革創新迎來發展新天地
2010年,人類歷史上首枚宣紙郵票誕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郵政合作,攻克了宣紙印刷難關,成功開發了郵票宣紙并獲得發明專利,實現了國寶宣紙與國家名片的完美結合,這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典范之作。
傳統產業不代表因循守舊,宣紙發展也要改革創新。在確保宣紙傳統品質的基礎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推進產業發展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公司先后在工藝與機械、制造工具、污染治理、質量體系建設等方面獲得9項專利,并有17項專利正在申報當中,其中發明專利共12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安徽省新產品2項。
此外,燎草、古藝宣、郵票紙等三項行業標準獲得工信部立項,并成立了省級宣紙技術中心和省級宣紙書畫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提升了制漿水平,優化了生產流程,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原輔材料的人工依賴,實現了節能減排與資源的綜合利用。
傳統產業發展關鍵在人才,也難在人才。為此,企業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改革創新的突破口,樹立“大學生與一線技師同等重要”的人才理念。一方面加大大學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使用,近三年共引進大學生60多名,設立大學生津貼,解決住房等生活問題,建立大學生晉升制度,本科生工作滿兩年享受主管級別待遇,并提拔了12名大學生擔任中層干部。另一方面加大撈曬剪等一線技工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在一線技工中,首創設立“宣紙技師和高級技師”,共評聘宣紙技師與高級技師97名,并發放技師與高級技師津貼,公開選聘6名撈曬剪一線員工擔任中層干部。2012年,在市場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仍抽調35名技師脫產結對授徒,按傳統拜師儀式培訓撈曬剪學員100多名;2014年,又繼續培訓青年學員近70名,基本實現了宣紙技藝傳承“后繼有人”。
多元化發展謀求轉型升級
“在傳承中轉型,在轉型中升級,致力于弘揚宣紙文化,致力于服務中國文化,實現多元化發展,這是中國宣紙發展的時代命題,中國宣紙站在了發展的‘十字路口’。”采訪中,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文軍對記者如是說。
在宣紙文化園暨宣紙傳習基地,記者看到目前偌大的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道,該項目占地615畝,建筑面積4萬多平方米,總投資2.1億元,包括宣紙博物館、宣紙技藝展示與體驗區、宣紙原料觀賞與加工區、書畫家創作中心四部分。宣紙傳習基地建成后,不僅可以實現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同時還具有年產古藝宣1萬刀的功能,實現企業文化與產業發展的雙贏模式。其中,宣紙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預計2015年上半年即可先行投入使用。
堅持積極走出去、引進來,與專業藝術機構和廣大書畫家加強聯絡,一批書畫家為公司和博物館捐贈作品,一批機構和書畫家前來辦展和交流,為書畫藝術交流和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擴大設立“紅星宣紙”獎學金,傳播宣紙文化。自2011年以來,公司先在西安美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天津美院、魯迅美院、湖北美院、四川美院等七大美院設立獎學金,計劃今年完成在八大美院設立獎學金任務,從最具影響力的美術機構入手,提升宣紙品牌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聯合中國美協與八大美院共同組織八大美院書畫大賽,并組織宣紙與書畫發展論壇,進一步傳播和弘揚宣紙文化。
以上市為龍頭,帶動產業發展,實現企業轉型發展目標。2012年3月,公司啟動了上市工作;同年12月,公司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變更成立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正在進行第二步戰略投資者引入工作,計劃今年報會;力爭2016年成功上市,把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成在全國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