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企業如何進行轉型升級,打破現有困境是自2011年以來持續不斷的話題。其中,提高產品附加值,走高端路線是一種可能的途徑。但是觀察近一段時間一些造紙企業的動態,我們從中發現了不好的苗頭。
中國市場的一大特點及優勢就是其龐大的人口基數,而人口基數與市場容量是直接相關的,因此很多行業、企業都在有針對性的做文章。對于造紙企業而言,生活用紙市場就成為了一個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領域。尤其是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造紙行業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生活用紙領域更是成為了很多企業爭奪的熱點領域。
國際漿紙網分析師通過日常的信息搜集、分析工作,發現了最近一些企業都在生活用紙領域有"動作":
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級生活用紙項目進入調試階段;
云景林紙3萬噸生活用紙項目建成投產;
中順潔柔高檔生活用紙項目第一期工程投產;
景興紙業生活用紙等項目將在年底前投產;
東順集團三條BF-1200高速生活用紙生產線投產
廣西華南紙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高檔生活用紙項目進入試產階段;
……
這些企業不但都是在生活用紙領域發力,而且瞄準的都是高端生活用紙領域,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擔心。
中國造紙行業現在正在"消化"之前大規模產能擴張留下的后遺癥。這種消化,一方面是來自監管部門的淘汰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則是企業根據市場及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的自發性"消化"。
而就在如何淘汰、消化落后產能成為中國造紙行業的關鍵詞之一的時候,我們也同樣不能忽視高端產能的大規模擴張。國際漿紙網分析師表示:即便中國市場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但是眾多企業如此密集的增加、擴張高端產能,高端生活用紙領域出現產能過剩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如果出現了產能過剩,高端產能所面臨的處境,可能比面臨淘汰的低端產能更讓造紙企業尷尬。
首先是投資巨大,高端產能意味著高投入,造紙企業為此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甚至會向銀行貸款,如果出現產能過剩,那么高投入就無法帶來高回報,建設時占用的大量資金以及貸款甚至利息,就會成為造紙企業新的大包袱。
需要提醒造紙企業注意的是,即便是高端產能的擴充,如果只是在產能上做文章,那只能被稱為"偽高端",其本質上還是過去產能競賽的翻版,真正的高端,不單是指質量、價格高大上的產品。更重要的層面是產品科技含量的高低,通過新產品的開發,開拓新的市場、尋找藍海,如果造紙企業能夠通過創新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那就可以有效的規避競爭,實現真正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