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周知,雪域高原的藏民族自古以來是一個善于收藏各種文化的民族。宗教、醫學、天文歷算、詩歌等幸存下來的古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屬世界罕見的瑰寶。這些古籍盡管書法和版本不同,但所用的紙都是本地產的紙。“從這些留存下來的古籍中不難看出,過去藏紙的產量之多,用途之廣是其他物品難以比擬的。”藏紙傳承人強巴尊珠如是說。
藏紙制作的小面具、吉祥掛件、提包、首飾盒、筆記本……在此前舉辦的首屆藏博會上,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內地游客,都對藏紙制作的系列產品愛不釋手、交口稱贊,紛紛掏“腰包”購買自己中意的藏紙產品。“這次藏博會期間,藏紙產品銷售比往年參加的任何展銷都好,銷售額將近9萬元。”拉薩彩泉福利民族手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多吉卓瑪說。
10月20日上午,我們見到了藏紙傳承人、拉薩彩泉福利民族手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強巴尊珠。68歲的他不太會講漢語,只好讓多吉卓瑪來做翻譯。“西藏舉行首屆藏博會不僅可以提供一個與同行之間相互借鑒、交流學習的平臺,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向國內外嘉賓推廣西藏傳統手工藝品。”強巴尊珠直言參加藏博會的感受。
“小時候,從學習用具到玩具都是用藏紙做的。”強巴尊珠對于藏紙的生產歷史、工藝流程、種類、用途、特點等情況,他了如指掌。說話間,強巴尊珠起身走向一旁的書桌拿起了一本《藏紙生產工藝的搶救與發展過程》,一邊翻開書本,一邊指著書里的圖片用不太流利的漢語介紹著。
制作:揭開藏紙神秘“面紗”
原來,作為藏紙傳承人的強巴尊珠在克服種種困難,先后多次考察不同的原藏紙產地、尋訪民間老藝人、了解藏紙原材料的資源分布等情況后,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寫出了《藏紙生產工藝的搶救與發展過程》一書。“白芷葉、沈皮香、瑞香狼毒、薩瑪樹……藏紙的所有材料都是來自青藏高原上生長的植物,而白芷葉是造紙的最佳材料。”當日,強巴尊珠向我們“揭開”了藏紙的神秘面紗。
古代藏紙的制作首先要采剝樹皮——曬干——把粗皮剝平——水煮——放在石頭上用木槌敲打到泛白為止——再一次水煮——催熟加淀粉——用紗布過濾整平——曬干——起毛的紙張打磨,整理紙張的薄厚和處理紙張的柔軟、光澤度——蒸干。而特殊藏紙如用金、銀等珍寶書寫經卷所用的藍褐紙的制作方法為:黑礬冷卻后除去雜質,于未出蒸汽的澤漆與硼砂混合后用紗布過濾,多量的酸麥酒和少量的硼、黑礬混煮后,涂在紙上測試,倘若紙變黑則表明煮熟,從鍋中取出冷卻,然后將藏青果搗碎水煮用紗布過濾再在上述制成的液體中浸泡,烘干而成。
創新:藏紙新品走向時尚
為了使這一民族工藝不失傳,在以強巴尊珠為首的拉薩彩泉民族手工藝研發中心通過不懈努力,邀請有著豐富藏紙制造經驗的老工藝師和彩泉福利學校的孩子們一起進行嘗試性制作,目前不斷向市場推出了藏紙的新產品達100多種。
“眼下,不僅在藏紙傳統工藝基礎上研發出了獸皮紙、樹皮紙、錦緞紙、綢緞紙等,而且在這個基礎上推出了唐卡畫、筆記本、卷紙、畫紙、包裝紙等上百種新產品,很多產品不但受到市民及游客的追捧,還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傳承:建原材料種植基地
“新研制的藏紙廣泛應用于旅游產品包裝、藏族風情餐館的裝飾等。”強巴尊珠說,更多人認識了藏紙,這項工藝也就贏得了更好的生存和傳承空間。通過和民間藝人及尼泊爾、德國、日本等國的專家、企業家就藏紙工藝頻繁的交流后,藏紙生產工藝不斷創新。新研制的仿動物皮藏紙就獲得了國家專利,并贏得海內外眾多好評。
而在此時,強巴尊珠也吐露了自己的心事:“藏紙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好,但如今制作藏紙的原材料采集越來越困難,這直接影響到藏紙的生產。”對此,他有著自己的想法:“建立制作藏紙原材料種植基地,實現藏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原來,強巴尊珠在前期已多次邀請內地專家前來拉薩實地考察種植技術,經研究已確認適合種植。但目前讓強巴尊珠頭疼的是沒有空地進行種植,“有地了,就不愁了!”強巴尊珠的語氣里夾雜著無奈和期盼。“我們有信心將藏紙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談及未來的他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