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眾多的工業遺產中,沒有開發利用的占了多數。這些工業遺產又分成了三種態勢:完全保留、部分保留以及消失殆盡。這些遺產的具體命運,你知道是怎樣的嗎?
完全保留的工業遺產: 機械、造紙等行業企業
記者了解到,機械、造紙等行業作為濟南市老工業企業的典型代表,有數家企業完整保存下來。
具體來看,濟南二機床是我國最早的“十八羅漢廠”之一,是全國機床工具行業的骨干重點企業。工廠始終致力于廠內老建筑以及老設備的保護工作,不僅做到維持廠內老建筑的原貌,并且在建筑物表面標注建筑的年代信息,制定保護策略。
濟南第一機床廠建于1958年,現已出售,處于閑置狀態,廠內建筑仍維持當年原貌,且保留部分老設備。
山東省建筑機械廠建于1956年,1994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國最早生產混凝土攪拌機與輸送機械的大型骨干企業之一。工廠目前仍在生產,廠內建筑基本維持原貌,生產車間內有老設備閑置。
濟南造紙廠建于1947年,曾為濟南造紙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F廠區內老建筑保存完整,廠房和倉庫極具時代特色,具有保護價值。
英美煙草公司濟南分公司建成于1919年。該樓是一座以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為主的建筑,在商埠區眾多的日耳曼風格的建筑中較為醒目。總體風格呈凹字形,造型講究,設計大方,是當時濟南較為壯觀的建筑之一。
部分保留的工業遺產: 清朝建的鐵路機廠和電報局
鐵道部機車工廠于1910年由清政府向德國貸款始建,時稱津浦鐵路大槐樹機廠。建廠初期,主要是修理津浦路北段的機車、客車和貨車。廠內遺存老建筑4處,分別為建廠初期的辦公樓(現用于廠史館),兩處公寓樓(現用于辦公樓)以及一處水塔,無老設備遺存。
濟南第三國棉廠前身為仁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由穆伯仁、崔景三、辛鑄九等人購地建廠,F廠區內僅存部分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老建筑,典型建筑有廠區大門、職工醫院和上世紀30年代老廠房,無原有生產設備與生產線。
1904年建立了電報支局(俗稱“老電報局大樓”),是濟南最早的電報收發局,原建筑從基礎到頂端均以石材為主,圓柱狀角樓及曲線柔和的窗楣所體現出的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風格。電報局西側為原站長室,同樣為當年的遺存特色建筑。
山東造紙總廠東廠是中國最早一批、山東省首家機制造紙廠,至今已逾百年。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場經濟和進口紙的沖擊,加上保護省城生態環境的需要等種種因素,這家百年老廠被外資兼并,最終虧損嚴重,被依法清算。廠區內遺存建廠初期老建筑一棟,已被列為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工業遺產保護單位。
濟南第一國棉廠前身是濟南魯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濟南市紗廠西街。1915年,山東實業司司廠潘馥,由山東巡撫使蔡儒偕聯合多名軍閥購地建廠。廠內老建筑分為兩個時期:建廠初期和1975年重建車間。建廠初期建筑有2處,包括醫務室和變電室。
消失殆盡的工業遺產: 酒精總廠和火柴廠都沒了
濟南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工業遺產保護問題已被提上日程,但是仍有部分有價值的工業遺產消失殆盡,如建于1920年的山東酒精總廠,作為我國最早生產酒精的企業,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酒精生產企業和濟南市骨干企業,號稱“亞洲第一酒精廠”。
同樣作為山東最早的民族火柴工業——濟南振興火柴廠,歷經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日軍侵占到公私合營等時期,也已不復存在。
成功開發的工業遺產: 皮鞋廠變身文化產業園
皮鞋廠于1965年建廠,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生產的“飛行”牌皮鞋與青島“孚德”皮鞋齊名,是山東皮鞋兩大品牌。老廠房間寬大、地理位置好,且透露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現原廠區已改造為現階段濟南市最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
濟南啤酒廠位于堤口路17號的濟南啤酒廠老廠區華麗轉身,成為一個綜合性、功能齊備的“D17文化創意產業園”。廠內仍保存建廠時的設備廠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