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堅持把林業產業扶貧和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實施生態扶貧,強力推進“1+X”生態產業發展,積極拓寬農民致富路。在林業生態產業扶貧中,著力抓好核桃、花椒、華山松、板栗等特色產業培育,加大特色產業開發力度,把產業覆蓋到每一個貧困村、貧困戶,實現村村有致富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穩步提高農民收入,努力幫助群眾脫貧增收致富。
“1+X”林業生態產業加快發展
根據《中共涼山州委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油橄欖、花椒、華山松、茶桑果等經濟林木為補充的“1+X”林業生態產業。結合全州實際,制訂印發了《涼山州“1+X”生態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全州將用三年時間完成以核桃為主的生態產業基地1500萬畝建設任務,做到貧困人口全覆蓋,荒山荒坡、房前屋后應栽盡栽,通過改造、鞏固、提質,到2020年,全州林業總產值達到26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為涼山州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為確保本年度新建核桃基地380萬畝,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0萬畝目標任務的完成。先后召開了全州扶貧攻堅工作現場會、全州“1+X”林業生態產業貧困戶幫扶現場推進會、全州“1+X”林業生態產業現場推進會等三次全州性會議,全面安排部署、強力推進“1+X”林業生態產業,助力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全省林業產業扶貧攻堅工作現場會在涼山召開。各縣市積極作為、攻堅克難,超額完成了2016年度目標任務,實施新建核桃基地403.39萬畝,完成率106%;實施嫁接改造核桃基地108.1萬畝,完成率108%;全州貧困村數1960個,已實施貧困村數1719個,貧困村覆蓋率88%;點播種子701噸,培育實生苗6462萬株,嫁接苗993萬株;使用穗條2564萬芽。
森林生態旅游業積極推進
一是開展了雷馬坪森林公園、螺髻山森林公園、黑龍潭森林公園、鴨嘴森林公園、乍尼森林公園、雞依森林公園、東山森林公園等7個省級森林公園的申報工作。二是成功舉辦2016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分會場-德昌桑椹櫻桃節、2016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分會場——第三屆會理石榴節等2個生態旅游節會。三是開展德昌半山印象森林康養基地、冕寧縣大橋小村溝森林康養基地、四川省靈山森林康養基地、西昌市龍泉人家休閑山莊、西昌市馬道百花深溝創新體驗農業園區、美姑縣依果覺鄉處紅覺村森林康養基地、四川省納龍河森林公園康養基地、四川省雷馬坪森林康養基地、四川省刮多森林康養基地、四川省鴨嘴河森林康養基地等10個森林康養基地的申報工作。
林業助農增收成效明顯
德昌縣、寧南縣成功列入第三輪省級現代林業重點縣建設;2016年農民人均林業收入1959元,增長26.5%,林業總產值133.4億元,比2015年增長18.2%。
脫貧攻堅工作扎實推進
州林業局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始終堅持把幫助貧困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頭等重要政治任務,積極為幫扶村提供項目、資金、技術、信息支持,采取多項舉措,強力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做好產業文章。采取“輸血”幫扶與“造血”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貧困村脫貧增收致富能力。針對鹽源縣馬壩村坡陡地窄、缺水干旱、氣候惡寒的自然條件,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業。在該村安排了2000畝核桃產業造林計劃,對鹽源縣木足村102戶建卡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花椒苗20株,落實項目資金2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積極協調州農牧局,爭取到13萬元資金,購買烏洋芋種子,免費發放給群眾,解決群眾春耕物資緊缺問題。
二是做好技術文章。組織林業專家到幫扶村開展核桃、花椒育苗、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等培訓,對幫扶戶進行技術指導。對年輕人采取一對一方式進行傳授,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三是做好幫扶文章。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為馬壩村移民搬遷戶送去液晶彩色電視以及生活用品。籌資16萬元資金用于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出資13萬元幫助貧困村解決辦公經費困難問題。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為貧困戶送溫暖、送關懷、送技能。
四是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堅持基礎設施與產業開發相結合、人居環境改善與自然生態修復相結合、產業發展與社會事業建設相結合,以提升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