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利因素
(一)政府著力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2016年11月,國務院出臺了《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要進一步穩定集體林地承包關系,放活生產經營自主權,引導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扶持政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林業產業的發展。政府鼓勵工商資本與農戶開展股份合作經營,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集體林業多種經營。還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林權抵質押貸款制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適度提高林權抵押率,推廣“林權抵押+林權收儲+森林保險”貸款模式和“企業申請、部門推薦、銀行審批”運行機制,探索開展林業經營收益權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加大開發性、政策性貸款支持力度,完善林業貸款貼息政策。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對林權抵押貸款進行擔保,并對出險的抵押林權進行收儲。各地可采取資本金注入、林權收儲擔保費用補助、風險補償等措施支持開展林權收儲工作。完善森林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森林保險費率調整機制,進一步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擴大森林保險覆蓋面,創新差別化的商品林保險產品。研究探索森林保險無賠款優待政策。
(二)林業碳匯產業正在發展當中
林業碳匯產業在發展當中,國內碳匯造林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清潔發展機制(CDM)碳匯造林活動穩步推進,全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及技術標準體系正逐步建立,林業碳匯產權、碳交易制度建設等正在破題。政府鼓勵林業碳匯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促進碳匯進入碳交易市場。隨著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努力,中國將很快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林業碳匯產業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三)森林旅游等第三產業是林業轉型發展的新方向
近年來,我國森林旅游與林業休閑服務業逐步興起,目前全國已建立3,234個森林公園、2,729個自然保護區、916個濕地公園,森林旅游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2015年,全國林業第三產業產值達9,262億元,其中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產值達6,759億元。
此外,由數據統計得出,國內林業近五年的第一產業比重逐步降低;第二產業比重保持穩定,工業化進程穩步發展;第三產業比重快速提高。加上隨著政府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逐漸加大,伐木的管制越來越多,傳統林業產品的利潤空間也會越來越低,由此可以看出,林業的第三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二、不利因素
(一)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林業產業基礎支撐能力仍然較弱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國、木材安全形勢嚴峻復雜,全社會對木材剛性需求越來越大,到2020年將達到7億立方米。因此,隨著生態產品需求增長、天然林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以及環境意識增強,未來森林資源供需矛盾可能不斷加深,成為制約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二)林業集約化程度較低,產品以低端為主
目前我國的林業第一產業生產主要以家庭分散經營為主,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程度較低。第二產業初加工產品比重過大,趨同化嚴重,附加值較低。第三產業主要以傳統生產要素投入為主,科技資本和市場化機制還未形成,因此,我國的林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林業相關產品仍然屬于低端化產品,產業結構依然有待優化。
(三)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
林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產品的利潤空間正在逐漸被壓縮,加上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下游低端市場需求不旺,尤其是普通類木材行業。因此,林業產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生產率、向產業鏈高端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林業總產值預測
2015年,我國林業總產值為5.94萬億元,同比增長9.86%;2016年為6.40萬億元,同比增長7.74%。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7年我國林業總產值將達到7.0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94%,2021年總產值將達到10.5萬億元。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預測
2014年,我國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為4,325.51億元,同比增長14.36%;2015年為4,290.14億元,同比減少0.82%。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預計,2017年我國全部林業投資完成額將達到5,724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54%,2021年投資完成額將達到6,83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