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記者從江蘇常州檢驗檢疫局獲悉,本月起,一項重要的食品接觸材料新國標開始全面實施,作為與食品直接接觸的一次性塑料杯、碗、紙杯、紙碗、吸管等產品都要按此標準執行。新國標對相關生產企業的產品提出了質量要求,為消費者食品安全構建了安全屏障。新國標明確要求,產品標識內容應包括產品名稱、材質,對相關法規及標準的符合性聲明,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適用時)等內容。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終產品上,應注明“食品接觸用”“食品包裝用”或類似用語,或加印、加貼調羹筷子標志。 不過,有明確食品用途的產品除外,比如筷子、炒鍋等。有特殊使用要求的產品應注明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項、用途、使用環境、使用溫度等。新國標要求標識內容應優先標示在產品或產品標簽上,標簽應位于產品最小銷售包裝的醒目處,標簽不能與其最小銷售包裝分離。產品標識信息應清晰、真實,不得誤導使用者。所以,今后市民使用一次性餐具時,需要注意看下使用說明。 新國標還要求,食品接觸材料注明其適用溫度,即根據材質不同應有不同的使用溫度范圍。新標準實施后,人們常用來喝水的一次性紙杯沒有標明最高使用溫度為100℃,一次性塑料杯沒有標明最高使用溫度130℃,飲料瓶沒有標明最高使用溫度60℃,均被視為不合格產品。 我國在構建食品安全共同體的道路上還要更進一步。據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日前芬蘭、德國通報我國兩批次出口食品接觸材料不合格:2017年10月17日芬蘭通報進口自中國的陶瓷杯鉛遷移量超標;2017年10月18日德國通報進口自中國的尼龍漏勺初級芳香胺遷移量超標。初級芳香胺和重金屬遷移至所盛放的食品中,人食用后會引發惡性腫瘤等疾病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在國家相關標準中對其遷移限量與明確要求。 基于新標準的實施,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生產企業,要及時了解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新國標,保證所生產、銷售的產品符合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食品生產、加工相關企業也要及時更新標準相關指標,注意食品流轉過程中所涉及的接觸材料及制品是否達標與合規,加強自身生產管理把控的同時,并對新國標進行認真解讀,保證各流程成品的合規性測試,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好產業鏈中自己那環,構建食品安全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