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全面禁止進口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類固體廢物,使得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廢品回收行業受到強烈沖擊。而廢紙含雜率降至0.5%的規定,更是令美國廢品回收行業驚訝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中國態度強硬,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也只能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同時,2018年重啟廢紙進口授權、“意見稿”中廢紙加工利用企業的門檻由30萬噸/年降至5萬噸/年,又令日本紙企擔心廢紙價格過高,為此憂心忡忡。 各顯神通:美澳日采取措施應對中國“洋垃圾”禁令 據了解,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是中國進口廢紙主要來源地,但受“洋垃圾”禁令以及廢紙含雜率標準提升的影響,廢紙價格一路暴跌,其采取的應對措施要么是啟用人工智能,要么是設計新的廢紙回收模式,要么是出口對象或轉向東南亞國家。 美國:啟用人工智能應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據美國廢品回收業協會統計,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總額為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2億元)的可回收垃圾,其中約一半為廢紙,重量超過1300萬噸。但自中國“洋垃圾”入境禁令在2017年7月出臺后,廢紙價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暴跌幅度至35%-40%。 而中國大幅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又令美國廢品回收行業產生新的問題。美國媒體報道稱,這對美國廢品回收業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美國廢品回收業協會高級主管阿迪娜·阿德勒表示,中國的高標準、嚴要求對美國企業而言也并非都是壞事。為達到中國設定的進口標準,一些美國廢品回收企業不惜高價啟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揀。 澳大利亞:壓力也是機遇,設計新的廢紙回收模式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中國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亞有61.9萬噸可回收垃圾的出口受到影響,涉及金額5.2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中國的禁令會產生很大影響,因為市場上將涌入大量可回收垃圾,從而導致價格崩盤。 澳大利亞環境和能源部長喬!じベ嚨遣裨谝环萋暶髦蟹Q,盡管中國的禁令會給一些行業帶來壓力,但同時也會為另一些行業創造機遇。 澳大利亞廢品管理聯盟首席執行官蓋爾·斯隆分析指出,這對澳大利亞來說也是發展本國循環經濟、為該行業創造工作崗位的機會。澳大利亞應當摒棄“投入、生產、丟棄”的傳統概念,設計一個“再回收、再利用、再生產”的模式,讓生產商購買可回收垃圾并循環利用。 日本:失去中國市場,出口對象或轉向東南亞國家 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出口的廢紙中約70%銷往中國。然而在2017年秋,中國政府在“意見稿”中提出廢紙加工利用企業的門檻由30萬噸/年,沒過多久,又停止了2017年的新增發放進口授權。 因此,2017年9月以后,僅按照批準的配額進口,日本的廢紙出口量也跌至不到8月的一半。關東造紙原料直供商工組合更是在9、10月放棄出口,11月重啟,但2018年1月的價格僅為19.2日元,低于放棄出口前。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所辦《通商弘報》報道指出,中國有關政策的變動會對日本產生不小影響,日本對華可回收垃圾的出口甚至可能走向終結。一名在日本從事廢紙出口的業內人士說,失去中國市場后,日本的廢紙出口可能會轉向東南亞國家。 憂心忡忡:廢紙進口門檻放寬后,日本紙企卻又擔心價格過高 不過,在2017年12月份,廢紙進口政策又發生了變化,原先30萬噸/年的門檻降至了5萬噸/年,并且2018年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申請工作也已開始,目前2018首批、第二批、第三批廢紙進口許可名單已出爐。 此次政策的變化勢必會導致日本的廢紙再次出口中國,雖然量相對較小,但對于日本的廢品回收業來說,也將受到不小的影響。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旺盛的需求有可能推高日本國內的廢紙價格,拉升造紙企業的原料成本,日本造紙企業對此憂心忡忡。 而在此之前的1月9日,日本造紙聯合會在東京都內舉行了賀詞交換會。會上,許多出席的高管都在關注中國重啟廢紙進口的動向。日本制紙的社長馬城文雄表示,“必須觀察事態發展,否則無法做出任何評論”,在慎重的措辭之中暗示出警惕感。 日媒稱,有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決定發放授權是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廢紙需求。但由于審批比往年遲緩,目前的批準進口量僅為2016年總進口量的1成,今后,批準力度應該會不斷加大。 需求的提升將拉高廢紙的價格,日本大型造紙企業的高管認為:“出口價格有可能達到每公斤30日元,刷新歷史新高”。盡管原紙廠商在2017年夏季普遍提價,但艱難局面沒有改變。他表示:“如果廢紙價格進一步上漲,打算在原紙方面每公斤再漲價5日元”。 由此可見,中國進口廢紙政策的變化不僅對國內造紙、包裝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也令美澳日等傳統垃圾輸出國的相關產業發生重大變化。但從長遠看,這些政策的規定,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國內相關企業轉型升級,并倒逼全球廢紙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