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167歲”的全球特種紙“老大”奧斯龍集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栽在一個不到“3歲”的濟南企業手里。 這家名為濟南欣易特種紙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在“兩周歲生日”之際,竟用自己生產的T級羊皮紙,把奧斯龍首屈一指的同類產品全面“逼退”中國市場。 奧斯龍更加想不到的是,這場看似來自“小字輩”的逆襲,背后做支撐的是110年的濟南造紙“生涯”。 沉寂多年,今天的濟南造紙,要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歷史機遇,為自己培育“起飛的翅膀”,再做行業“領頭雁”。 跑迷失的“領頭羊” 濟南欣易特種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易”)背后是濟南潤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易”),潤易的前身是濟南大易造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易”),大易再往前,呈現的則是濟南造紙工業的一段輝煌。 “中國造紙看山東,山東造紙看濟南”,濟南造紙工業曾是全國造紙行業的“領頭羊”。它發端于1908年,位于現天橋區銅元局前街11號,潤易另一家下屬公司濟南魯豐紙業有限公司所在地。 新中國成立后,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山東造紙總廠,是全國首批兩家、山東省第一家機制紙生產廠家,被列為國家造紙行業的重點企業,先后承擔國家多項造紙科研項目,填補了幾十項紙張生產空白。 新中國成立后新版人民幣部分用紙,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人民畫報》專用紙,我國成功試射的第一枚洲際導彈所用電子計算機紙,《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所用字典紙等,都出自這里。 1983年從部隊轉業進廠、現潤易副總經理劉錫純,就目睹過當時濟南造紙的“風光”,“那時全國各地光到‘東廠’來買特種紙的車,能排到護城河邊上。有一家貴州企業,排隊三天三夜,就買上了一噸卷煙紙。” 時至今日,看到業內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企業,他還不忘提上一句,“這都是濟南造紙的‘學生’。” 劉錫純介紹,“東廠”是濟南造紙工業公司當時的5個廠區之一,其他四個為西廠、濟南造紙廠、山東高級薄頁紙廠和濟南紙漿廠。1993年1月,經省外經貿委批準,這五家國有造紙廠與香港喜多來(中國)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濟南大易造紙有限公司。 但這場合資以失敗告終。加之管理不善,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1996年開始,國家對環保管理越來越嚴,大易造紙草漿生產線被關停,配套的生產紙機也陸續停產,從此進入停產半停產狀態。 面對困境,它曾籌劃“分兵突圍”,東廠變成魯豐紙業,西廠變成晨光紙業,其他廠區變成銀星公司、金至公司等。職工還曾籌集770萬元用于生產,很多農村職工為此甚至賣掉了家里的豬和糧食,但受合資期間遺留問題的影響和環保因素的制約,又趕上市場疲軟,各公司先后停產,僅靠房屋出租維持生存。 就這樣,曾經全國造紙行業的“領頭羊”,不僅錯失了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黃金機遇期,更是迷失在了行業里。細分領域開辟﹃新天地﹄ “危急存亡關頭,大易能夠活下來,再蛻變成今天起航的潤易,背后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說這話的是潤易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濱。2015年5月,市國資委對當時大易領導班子進行調整,他到公司走馬上任。 此前,2013年10月,市委、市政府開展市屬國有困難企業幫扶解困工作,幫助大易解決了合資糾紛問題和部分職工內債問題。2014年底,大易重歸國有,成為國有全資公司。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的支持和領導下,新一屆領導班子要在發展上謀出路,這一點責無旁貸。”趙濱說,當時公司最迫切的,是要換個“活法”,找到符合自己實際的發展思路。2015年11月,通過成立濟南潤易集團有限公司,首先理順了企業產權關系。 從此,潤易開始“輕裝上陣、轉型發展”,經過不斷努力,效果也逐年向好:2015年,摘掉長期虧損的帽子,完成止虧;2016年開始,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實現融資約5億元,利用1.58億元解決了大易公司21億元的歷史遺留債務,約占全部債務本息總和的91%,破除20多年制約發展的最大障礙,盤活了土地和房屋資產,實現盈利;2017年完成營業收入2億多元、利潤400多萬元,同時通過政府幫扶政策和自籌資金,依法安置職工近1800人。 包袱卸掉了,企業需要新一輪的發展。經過對所屬公司充分調研,潤易又將目光轉向了造紙——這一公司早已沉寂多年的主業上。“穿新鞋不能走老路。”趙濱說,一方面傳統造紙已是“紅海”一片,競爭異常激烈,潤易已沒任何優勢;另一方面,在這個傳統行業里,濟南造紙擁有雄厚的技術、資質、研發和銷售積累,“不好好利用也是一種浪費,在新舊動能轉換面前,這些資源,反而又能為企業發展的新動能‘探路’。” 傳統產品的路不好走了,需要用新技術和新產品去另辟蹊徑。2015年底,潤易對魯豐、晨光等四個公司相關資源進行整合,組建濟南欣易特種紙業有限公司,力圖在細分領域開辟一片“新天地”。 為何要選特種紙?它是國內造紙行業最后一片“藍海”。據趙濱介紹,目前特種紙產品附加值高,且利潤可觀、前景廣闊,“但在生產研發上,必須要有強力的技術支撐。” 對于有110年歷史的濟南造紙工業來說,雖然在市場上沉寂了多年,但擁有的資源稟賦依舊厚重。瞄定特種紙這一突破口后,憑借原有積累和加大技術研發,欣易相繼成功研發出RC高光相紙等產品,制定了羊皮紙系列國家標準和纏卷絕緣紙等產品行業標準,參與制定了字典紙國家標準。 2017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化纖紙、羊皮紙、字典紙、纏卷絕緣紙在全國市場占有率保持30%以上。特別是T級羊皮紙,兩年時間就完全替代了奧斯龍的國內市場,還出口到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造紙這棵曾經的“老樹”,發出特種紙的“新芽”。 動能轉換“以點帶面” 2017年8月,市國資委主任靳磊來潤易調研,肯定了其將特種紙發展作為改革發展龍頭和重點這一思路,鼓勵企業突出主業,精干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把特種紙做精做優、做大做強,再創濟南造紙輝煌。 為實現特種紙崛起,潤易持續發力:加大與科研院校合作力度,2017年,在美里湖投資購置14畝土地及9700平方米建筑,力爭用三年時間,打造出省級造紙科研中心;同時,在齊河縣潘店鎮征購157畝土地,計劃投資3億—4億元,用2—3年時間,打造年產量1.6萬噸、在山東占據決定性地位、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特種紙生產基地。 “以當前市場測算,1.6萬噸可以占據全國80%的份額。”趙濱介紹,項目現已取得環保批文和排污許可等手續,生產基地前期籌備工作基本完成,“明年1月1日之前肯定要出產品,銷售收入能達往年2倍以上。” 潤易這一特種紙發展思路,還得到了競爭對手的認可,使其變成合作伙伴。趙濱透露,公司目前已與奧斯龍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雙方通過產品、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力國內國外特種紙市場。 “從之前的‘領頭羊’,到現在的‘領頭雁’,一字之差,體現的是潤易的新舊動能轉換之變。”趙濱說,按照規劃,要通過特種紙崛起這一點,帶動整個集團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 按照新的發展思路,集團所屬魯豐公司規劃建設文旅產業園。項目占地70余畝,距離大明湖僅300米,南鄰趵突泉、五龍潭等風景區,具有獨特的觀光資源,在土地性質、產權主體和主要建筑結構不變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一個集紙張制作體驗吧、泥塑、陶藝、奇石、古玩、書畫、鑒賞、拍賣、曲藝、茶吧、影視院線、體育健身、咖啡廳、水族世界及餐飲、商務酒店于一體的大型特色休閑旅游文化綜合體,打造親水空間,展現濟南泉水文化,初期計劃投資8000萬元。 所屬晨光空港實業有限公司東部,定位建設高端空港物流產業園區,依托周圍青銀高速、京滬高速、機場高速、濟青高速以及濟南新東站等交通便利,打造“互聯網+智能物流園”的商業新模式,為濟南及周邊地區高附加值產品及鮮活農水產品提供航運物流服務。項目規劃總投資約2.5億元,計劃用2—3年時間,建成總面積12萬平方米的高端智能物流園。西部規劃建設以激光產業為主的高新產業園,目前山東鐳鳴數控激光設備有限公司等5家相關企業已入駐,產業集聚已現雛形。 所屬晨安商貿有限公司,地處濟濼路中段,占地180畝,經過多年艱苦創業,現已形成集批發、零售、倉儲、物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類市場,出租戶由初期的100多戶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戶,租賃面積由1000多平方米發展到12萬平方米,年租金收入由100多萬元發展到4500多萬元。按照潤易確定的發展思路,目前公司緊緊圍繞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市場外拓和發展步伐。 “企業發展就是處理好昨天,干好今天,規劃好明天,是一個持續創新的過程,可以說我們現在都具備了,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干了。否則,再好的計劃不去落實也是零。”趙濱說,潤易將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領下,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國資委的帶領下,牢記責任與使命,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