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個女人,于自己的而立之年選擇創業。夫妻同道,成功打造出一家包裝航母企業。然后她又以最華麗的姿態,向每一個關于美的領域探索,最終也成為一段諸暨女性追逐夢想的佳話。她,就是浙江上峰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巧萍。 
一輛“上峰創業號”,見證企業成長軌跡 1994年,是俞巧萍的創業元年,也是她邁向事業巔峰的第一步。 上峰集團的前身——工貿合營諸暨上峰包裝廠是次塢一家鎮辦小廠,主要生產水泥包裝袋,由于種種原因,辦廠伊始便連年虧損。為挽救企業,1994年初,鎮政府決定實行租賃承包,卻遲遲沒有人來投標。那一年,不到30歲俞巧萍明白在農村要辦好一個企業不容易,但眼看著集體資產白白流失,于心不忍,和丈夫思慮再三,決定以50萬元風險金作抵押,負重上任。 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艱辛是可想而知的。面對著包裝廠的幾臺破舊不堪的機器和30多個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俞巧萍立下了要把上峰包裝打造為全國包裝行業龍頭企業的心愿。 她一手抓內部管理,一手抓市場調研,重技術重質量,抓生產抓銷售,跑杭州,跑上海,身兼數職。回憶當時,俞巧萍笑言自己幸運。“我們接到的第一筆訂單是娃哈哈公司的,并靠著這筆訂單在很短的時間里打開了局面,當年就扭虧盈利150萬元。” 初戰告捷。然而俞巧萍并沒有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反而更堅定了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各類產品的質量、檔次及包裝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包裝質量不好所造成的商品損失數額驚人,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若將當時的包裝廠比喻成一戶人家,就是油鹽醬醋,都沒有,要想創富實屬艱難。1994年,她靠著訂單盈利的一部分錢,先為廠里添置了“上峰創業號”——一輛桑塔納。 這輛行程10余萬公里的車,如今被俞巧萍擺在上峰集團的展示臺。談及此舉,她表示當年正是靠它背負著希望和理想上路,足跡遍布華東六省一市,為企業創業之初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它見證了上峰集團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苦創業歷程,詮釋了‘上峰包裝、勇攀高峰’的企業精神。” 有了座駕當然遠遠不夠,俞巧萍深知企業要上規模,產品要上檔次,必須要求企業有超前意識,加大技改力度。 1995年初,集團公司投入300萬元進行了第一次技改;下半年,為解決企業原材料需求問題,企業又投入500多萬元,進行了第二次技改,配套建造了年產高強瓦楞紙1萬噸的造紙廠。此項技改緩解了企業的原材料問題,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使企業形成自產自銷的循環經濟網絡。1996年初,又投入300萬元,新上一條3層瓦楞紙板生產線;同年8月,又投入2000萬元,上一條7層高強度瓦楞生產線……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種深重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隨即而來。于是,她多次赴外地學習,并專程到包裝設備走在國際前沿的意大利取經。不久,占地200余畝的現代化寬幅重型瓦楞紙板生產線項目在新區拔地而起。她又斥巨資引進歐美國家包裝機械設備,極大提高了生產能力。一時間,上峰包裝如日中天。 
跨界創業,訴說西施故鄉人對美的追求 當所有人都驚訝于俞巧萍一手建立起這個龐大的包裝帝國時,她卻以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跨界創業,投身珠寶行業,成為諸暨乃至浙江女性對翡翠領域的啟蒙者和領航人。 俞巧萍告訴記者,那是2000年,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組織大陸女企業家赴臺參加兩岸經貿洽談會。她在當時結識了一位臺灣女企業家,并成為好朋友。因為這位朋友,她第一次了解了翡翠。女人天生對美無法抵抗,她被翡翠那剔透純潔的質感折服。 臺灣回來后,俞巧萍便一頭扎進額翡翠帶給她的新世界。“我去云南去緬甸,淘了大大小小幾十件翡翠,心想著不如自己也開家翡翠店。” 于是她向那位臺灣女企業家朋友咨詢幫助,還親自飛到香港臺灣求取經驗。在這位朋友的幫助下,俞巧萍投入千萬元,在諸暨最熱鬧的艮塔路上開了一家翡翠店。在那個大多數人都只聽其名不知其為何物的年代,她開起了諸暨第一家甚至浙江第一家專業介紹翡翠的商行。 十多年過去了,這家叫西施麗得的翡翠店依然熠熠生輝,它曾經是諸暨女性普及翡翠的啟蒙,而現在更像是一種行業標桿,講述著西施故鄉人對于美的追求和探索。 上峰包裝穩步發展,翡翠門店生意紅火,俞巧萍又將眼光投向房地產市場。但他的房地產之路,直至今日都只做別墅,“我的初衷,是不想辜負故鄉諸暨的好山水。” 五泄維羅納別墅,在諸暨最好的風景區,300畝山林間只安放了幾十幢別墅。那種山水交融的大境雅墅,在世人眼中更像是一件與建筑有關的藝術品。 回顧俞巧萍的30多年創業路,無論是包裝行業對標準和精致的原始要求,還是翡翠業本身的美麗象征,抑或是房產業對于建筑之美的完美演繹,不難發現,她所有的創業選擇都是忠于自己對美的追求。 “追求美仿佛是女人的天性,這其實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把自己置身于美的挑戰中,會發掘出自己未知的潛能。經歷比得到重要,不斷前行比安逸重要。”這是俞巧萍對待創業的態度,更是她的生活哲學。 善行孝道樂觀生活,展現最美的人生 如果說,事業的成功與否是用來評判成功女性的標準,那么俞巧萍那顆美麗的心靈,才是她在萬千創業女性中獨具的魅力所在。 她總說自己是農民的女兒,經歷過貧窮和委屈,所以更理解員工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以外,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懷。在企業內,她先后辦起了“職工之家”、企業黨校、ktv、棋牌室、體育中心,甚至撥款解決困難員工婚喪嫁娶資金不足等問題。目前,公司建有花園式員工公寓,內設燈光球場、健身房、閱覽室等文化娛樂設施。 對待他人,她樂善好施,自己卻節儉創業,常常一包方便面當工作餐,但在資助公益事業、服務社會特殊群體上卻非常慷慨。 每年春節,她都會同當地鎮、村有關領導,對生活比較困難的農民,挨家挨戶送上年貨和慰問金,并幫助他們發展適合自身實際的種養業或家庭工業。 多年來,她幫助建設次塢鎮校,資助諸暨建立小百花越劇團,建立教育獎勵基金,為四川汶川災區捐款,支持諸暨當地村、鎮新農村建設,還在公司內部安置大量殘疾人就業,每年回報社會支出達百萬元以上。 “女性的美不單單在外表,還在于仁、在于善、在于孝。” 俞巧萍眼中的孝,是關愛家人、關心員工、關懷社會,她覺得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因此踐行孝道也是一種愛的反哺。作為諸暨孝文化協會副會長,在次塢孝文化研究分會成立之時,她成為當之無愧的分會長。分會成立雖才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發展孝文化協會會員1000余人,創建“孝德文化村”1個,開展孝老愛親活動多次,慰問對接多名孤寡、殘疾老人。在孝文化的浸潤和孝德知識普及下,她摘下了一個又一個孝德村桂冠。 俞巧萍在事業上是一個成功的女性,在家庭中她依然是一位賢妻良母。“女企業家,首先是個女人。”這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她身上的傳統之美,不只是外在的妝點,而是來自骨子里的浸潤。俞巧萍從年輕時就習慣早起鍛煉,回家后再為丈夫準備早餐,8點準時到公司上班。這是她每天的時刻表,雷打不動。 許多人不相信,像俞巧萍這樣的“老板娘”身份還到菜場去買菜,親自做飯洗衣。但在她看來,這最正常不過,“不管事業上再怎么厲害,終究是一個女人,家庭主婦是我最幸福的的時光。” 她還說,現在最令人欣慰的就是有一個好兒子。曾經,無論工作多忙,她都堅持接送兒子上下學。兒子的成長路上,她言傳身教,無論是夫妻間的信任和睦,還是為人處世的誠信仁義,無論是遇事不驚的積極樂觀,還是待人接物的平和友善,她都在一言一行中灌輸教育下一代。 幾年砥礪,兒子俞波現也挑起大梁,擔任浙江上峰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遵循父母的慈善之路,他的內心也依然牽掛貧困山區的孩子。“前段時間,他剛從云南實地考察回來,現在又奔赴西藏去考察那里的生存狀況。他組織了一個慈善項目,跟貧困山區的孩子結對,解決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 這似乎與父母的慈善路徑不同,但那是血脈里的相融,是美麗心靈最深處的共鳴。談起兒子,俞巧萍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她笑著說,希望兒子成為他們夫婦這一生對社會最好的貢獻。 俞巧萍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鏗鏘,又有著溫柔似水的柔情,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諦造中國民族包裝業的輝煌,更向世人演繹了如花般的女性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