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證監會披露了森林包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森林包裝進入沖刺上市階段。 浙江森林包裝沖刺上市 近日,證監會披露了森林包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森林包裝進入沖刺上市階段。 森林包裝集團成立于1998年,注冊資金1.5億,在職員工1800人左右。 公司是一家從事包裝用紙及其制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系原紙、瓦楞紙板、瓦楞紙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原紙、瓦楞紙板、瓦楞紙箱。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包裝物制造及工業品、消費品包裝。 
2018年,森林包裝營收24.76億元,凈利潤2.69億元。相比于2017年度皆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目前下屬的全資子公司有:臺州森林造紙有限公司、浙江森林紙業有限公司、臺州森林環?萍加邢薰尽⑴R海市森林包裝有限公司、溫嶺市森林包裝有限公司、臺州快印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原紙市場份額、產品產能、產銷量曝光 根據《中國造紙工業年度報告》,2016 年-2018 年,全國箱紙板、瓦楞原紙總產量為 4,575 萬噸、4,720 萬噸、4,250 萬噸;2016 年-2017 年浙江省規模以上紙及紙板總產量為 1,889 萬噸、1,911 萬噸。森林包裝原紙產量占全國箱紙板、瓦楞原紙市場份額及浙江省紙及紙板市場份額情況如下: 
截至 2018 年末,森林包裝瓦楞紙、牛皮箱板紙市場份額較少,但通過整合產業鏈,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打通上下游、循環利用資源、提升產品質量、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等多種方式,提升競爭力,擴大經營規模,市場份額持續提高。 1、主要產品的產能及產、銷量 。1)產銷情況 
。2)產能利用率 1)原紙報告期內,原紙產能、產量情況如下: 
報告期內,公司原紙產能利用率均超過 90%。影響產能的關鍵因素系車速、運行時間、門幅、產品克重,其中車速、運行時間、門幅相對穩定,產品克重受森林造紙產品結構影響。報告期內,120 克以下(含)產品占總銷量的比例由33.50%下降至 22.30%,120 克(不含)以上產品占總銷量的比例由 66.50%上升至 77.70%。 2)包裝產品 包裝產品產能以瓦楞紙板生產線的產能為基礎進行計算,具體情況如下: 
2、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 
報告期內,原紙收入分為牛皮箱板紙收入和瓦楞原紙收入,原紙收入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9.12%、70.50%和 72.57%,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瓦楞紙板收入和瓦楞紙箱收入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0.60%、29.42%和 27.28%。 未來幾年整體經營目標及發展計劃 個性化定制和網絡購物的普及,將會帶動包裝紙、包裝箱需求的大幅提升。在物聯網、智能制造大發展的趨勢下,公司將提升自身自動化、信息化水平,與客戶信息同步,柔性制造配套產品,形成紙包裝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競爭優勢,發展空間廣闊。通過實施募投項目,森林包裝將進一步提高產能,擴大市場占有率,未來的部分發展規劃具體如下: 1、裝備提升和產能擴大計劃 公司將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更新先進設備,推進產品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大力投資節能減排等環保設備,提高環保能力,減少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 2、建立互聯網包裝定制平臺與生產的信息融合計劃 公司關注浙南地區各行業中小企業的多批次、小批量的業務需求,開發紙包裝網上訂制平臺,提供一定材料、規格的半標準化產品,用戶可在網上選擇、設計、報價、下單,公司的信息系統直接與互聯網定制平臺對接,生產車間可按歸集的訂單需求整合資源集中生產,通過引進先進的數碼噴墨印刷設備柔性化按需生產,并在包裝上噴印二維碼,建立集包裝生產、物流追溯、防偽信息查詢等為一體的后臺數據庫云服務體系,完善客戶與最終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提高公司增值服務能力。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系統將與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生產計劃、倉儲物流及網上定制平臺實現互聯互通,通過互聯網及時傳遞數據,逐步實現智能工廠。 3、包裝設計與行業解決方案計劃 。1)公司將逐漸從“按樣品生產”向“提供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的包裝增值服務轉型,了解客戶產品特性,為客戶提供“防護更安全、宣傳更全面、儲運更方便、成本更優化”的整體包裝服務,并考慮包裝拆除后的環;厥盏刃枨。 。2)公司將結合客戶行業的特點,通過公司研發中心 ISTA 實驗室各種模擬測試設備,根據最終用戶的目的地、儲運方式、儲運時間、周轉次數、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紙包裝的影響,模擬產品在堆碼、運輸過程中的碰撞損壞,對包裝進行緩沖、防潮等功能性設計。 。3)公司的包裝產品將有效結合客戶產品的規格外形設計,節約包裝材料和儲運空間,降低包裝及物流成本。 4、綠色印刷和環保計劃 未來繼續引進數碼噴墨印刷設備,采用水性油墨,實現綠色印刷,并大力推廣生態化、輕量化的包裝設計理念,在材料選擇、包裝方式、儲運形式、產品使用及廢品處理等方面實施環境影響評價,落實環保及節能減排的要求,持續加大環保投入,提高總體環保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