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鼓勵消費、支持創新、擴大開放等多項政策安排相繼落地,持續給經濟發展注入新力量。專家認為,需求結構持續改善、產業結構持續升級、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較快增長,這些都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持續動力。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保持平穩運行,實現年度預期目標。 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 中國經濟今年以來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展現出強大韌性。要理解中國經濟的“韌性”,可以將周期因素和轉型因素相結合。從周期來看,隨著中國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經濟增速下降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但在全球經濟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同步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成績不易。從轉型來看,經濟結構調整也取得新進展。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作報告時表示,上半年通過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有力有效應對經貿摩擦,扎實辦好自己的事,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3%,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長基本匹配。”何立峰表示,今年以來,我們努力應對各種困難挑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持續優化、民生不斷改善,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我國經濟仍保持穩中有進,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展現出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來看,中國依然是世界上頗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連續十年,對世界經濟增量的平均貢獻率為30.6%,而且這種發展趨勢還會繼續。 宏觀調控“組合拳”配合得當 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一直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場普遍認為,宏觀政策的調節對于保障上半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提交的報告中,“狠抓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運行保持穩定”放在了上半年工作內容的第一條。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宏觀調控的“組合拳”配合得當,有力提升了政策的前瞻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特別明顯的表現是,相關部門超前謀劃出臺一批政策,提前部署一批建設項目和任務,提早下達部分財政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這些舉措對穩定經濟運行和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期,鼓勵消費、支持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安排相繼落地。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中,針對消費領域突出的“痛點”、“堵點”問題出臺措施,為消費升級保駕護航。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大對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措施。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獲批,與此前的12個自貿區合力打造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此前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韌性是有一點沖擊,它靈活調整能力強、自我調整能力強、結構優化能力強。所以,你有一點變化了,我很快調整了,結果就是我能夠適應,同時我也不至于使得經濟有什么大起大落。”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認為,目前政策出臺的節奏和力道為萬一遇到“驚濤駭浪”時留足了空間。 開放、改革、創新深挖發展潛能 在種種不利的國際環境下,上半年我國出口保持了不錯的成績。這是我們通過改革創新的方式,將受到的壓力在結構轉型等領域轉化為動力的體現。 今年以來陸續出臺的多項“穩外貿”措施,包括: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鼓勵企業積極拓展關鍵零部件和先進技術設備多元化進口渠道;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將出臺適應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特點的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適時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進一步簡化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等,著力于有效解決外貿企業反映的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綜合成本上漲較快、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善等問題。 同時,從結構轉型來看,產業調整升級步伐加快,創新創業創造向縱深拓展。上半年,農業生產保持穩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鋼鐵、煤炭等重點行業去產能成效得到鞏固,“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加快推進,并進一步完善了降成本、債轉股、市場主體退出等政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適用范圍擴大至全部制造業。科技支撐和新興產業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此外,上半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深化,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明顯增強,財稅、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不斷完善,科創板正式開板,“雙創”對擴大就業、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壯大新動能、增強競爭力的積極效應加快顯現。中國創新能力增長迅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陳文玲認為,創新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尤其是如果我們未來能在顛覆性的創新、共性的技術、前沿技術方面實現突破,中國發展的動能、發展的前景將更加強大。 未來幾個月將如何發力? 當前,我們也需要看到經濟運行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一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與外部沖擊共同作用,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難度有所加大。 做好年內未來幾個月工作,要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保持好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并適時預調微調;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改善民生和培育內需新增長點為導向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推進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惠民生各項工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認真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鞏固減稅降費政策效果,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支持,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防范化解金融領域突出風險,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交通銀行(港股03328)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下半年經濟運行將持續保持韌性,這是因為下半年減稅降費作用將逐漸體現,將促進制造業投資預期改善,同時伴隨信貸增速平穩較快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大量發行,社融增速將會形成反彈趨勢。他預期,為配合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可能會適時適度加大逆周期調節,對社融增速和信用創造產生積極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