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可以劃分為:制漿-造紙-紙制品應用;在造紙行業企業不斷進行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時期,有許多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游延伸,形成廢紙回收-紙漿制造-造紙產業鏈布局,如山鷹紙業、玖龍紙業等。中國是紙漿消費大國,廢紙紙漿占據主流,2018年,廢紙紙漿產量5444萬噸,占全部紙漿生產量的75.6%。國內造紙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印刷用紙為供需主流,2018年,造紙行業產量和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印刷用紙供需均為主流。2018年我國東部地區11個省(區、市),紙及紙板產量占全國紙及紙板產量比例為74.2%;在省份格局上,廣東、山東以及浙江為主要產區。 產業鏈行業跨度大,市場容量不容小覷 造紙產業具有資金技術密集、規模效益顯著的特點,其產業關聯度強,市場容量大,在造紙產品總量中,80%以上作為生產資料用于新聞、出版、印刷、商品包裝和其他工業領域,不足20%用于人們直接消費。該行業是拉動林業、農業、印刷、包裝、機械制造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造紙行業的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依次可劃分為:制漿-造紙-紙制品應用。處在上游的制漿和設備,主要涉及紙漿制造和紙漿設備供應;紙漿制造可分為木漿、非木漿和廢紙漿;中游的造紙環節,按照產品類別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新聞紙、文化紙、包裝用紙和特種紙四個子行業,其中:1)新聞紙:主要用于報業;2)文化用紙:主要用于印刷出版業,包括涂布紙和未涂布紙兩類,而涂布紙又包括銅版紙、涂布白紙板等;3)包裝用紙:主要應用于包裝業,通常有白紙板、箱紙板和瓦楞原紙等品種;4)特種紙:常見的主要有電容器紙、卷煙紙等。 
我國是紙漿消費大國,紙漿制造行業發展有較為悠久的歷史,產業技術較為成熟,全國共有2萬余家紙漿制造企業,造紙行業上游偏向于完全競爭,造紙行業在原材料環節具有充分的議價權;相對于紙漿制造行業而言,我國造紙行業企業數量偏少,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2018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有2700家,行業集中度偏低,產品質量差異較大。在造紙行業企業不斷進行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時期,有許多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游延伸,形成廢紙回收-紙漿制造-造紙產業鏈布局,如山鷹紙業、玖龍紙業等。 
中國是紙漿消費大國,廢紙紙漿占據主流 隨著我國經濟環境不斷改善,國家對可再生資源利用的不斷支持。我國紙漿生產也進入了新的階段,2012年以來,我國紙漿生產始終維持在7000萬噸以上,近期由于環保政策趨嚴,不符合標準的制漿企業逐步關停,導致我國紙漿產量有所下降。根據中國造紙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紙漿產量為7201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9.41%。 
隨著我國對紙制品要求逐漸提高,木漿造紙由于其纖維短且粗,強度和韌性較好等優點,市場空間逐漸加大;由于我國退耕還林初見成效,速生林建設初具規模,木漿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木漿生產量逐漸增加,木漿在紙漿原料中的比重也逐漸增大。2018年,我國木漿生產量達到1147萬噸,在紙漿生產量出現下降的情況下逆勢增長,產量較上年提升9.24%。 
在我國紙漿制造業中,雖然木漿的產量逐年上升,但是目前仍然是廢紙漿占據主流。2018年全國紙漿生產總量7201萬噸,較上年增長-9.41%。其中:木漿1147萬噸,占全部紙漿生產量的15.9%;廢紙漿5444萬噸,占全部紙漿生產量的75.6%;非木漿610萬噸,占全部紙漿生產量的8.5%。 
在紙漿消費方面,我國紙漿消費量整體呈上升趨勢,整體消費量已達到億噸級別。2018年受環保政策趨嚴影響,我國造紙行業產量下降,對紙漿的消費量也呈現一定幅度的減弱,根據中國造紙工業協會統計,全年累計消耗紙漿9387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6.61%,也是我國近五年來紙漿消費首次下降。 
國內紙漿生產量不能滿足全國紙漿需求,進口紙漿約占全部紙漿消費量的20%以上,主要為進口木漿。2018年,全國紙漿消耗總量9387萬噸,較上年增長-6.61%。其中:木漿3303萬噸,占紙漿消耗總量35%,進口木漿占紙漿消耗總量的23%、國產木漿占12%;廢紙漿5474萬噸,占紙漿消耗總量58%,其中進口廢紙制漿占16%、用國產廢紙制漿占42%;非木漿610萬噸,占紙漿消耗總量7%。 
國內造紙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印刷用紙為供需主流 中國造紙行業產品供過于求,而廢紙、紙(木)漿等行業原材料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作為全球最大的廢紙進口國與紙漿進口國,在全球范圍內中國造紙行業也極度依賴上游原材料供應。因此中國造紙行業整體在上下游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議價能力較弱。 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資料,2018年全國紙及紙板生產企業約2700家,全國紙及紙板生產量10435萬噸,較上年增長-6.24%。消費量10439萬噸,較上年增長-4.20%,人均年消費量為75千克(13.95億人)。2009~2018年,紙及紙板生產量年均增長率2.12%,消費量年均增長率2.22%。 
從細分產品產量結構來看,2018年我國紙及紙板生產總量達到10435萬噸,較上年同比下降6.24%,其中箱紙板生產量2145萬噸,較上年增長-10.06%,約占全部造紙行業產量的20.56%;瓦楞原紙生產量2105萬噸,較上年增長-9.85%,約占全部造紙行業產量的20.17%;特種紙和生活用紙產量較上年略有增長,產量分別為320萬噸和970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4.92%和1.04%,占全部造紙行業產量比重分別為3.07%和9.30%。 
我國紙類產品消費量基本與生產量持平,造紙行業經過供給側改革,初步化解了產能過剩危機。從細分產品消費量來看,印刷用紙消費量2355萬噸,其中涂布印刷紙消費量604萬噸,非涂布印刷書寫紙消費量1751萬噸,兩者合計占全國紙類產品消費量的22.6%;箱紙板為第二大紙類消費產品,2018年合計消費2345萬噸,占全國紙類產品消費量的22.5%;瓦楞原紙為第三大紙類消費產品,2018年合計消費2213萬噸,占全國紙類產品消費量的21.2%。 
造紙企業集中在東部地區,行業集中度仍然偏低 根據中國造紙協會調查資料,2018年我國東部地區11個省(區、市),紙及紙板產量占全國紙及紙板產量比例為74.2%;中部地區8個省(區)比例占16.3%;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比例占9.5%。 
而在省份格局上,廣東、山東以及浙江為主要產區。2018年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福建、河南、湖北、安徽、重慶、四川、廣西、湖南、天津、河北、江西、海南和遼寧17個省(區、市)紙及紙板產量超過100萬噸,產量合計10047萬噸,占全國紙及紙板總產量的96.28%。 
從行業整體的產銷量數據來看,經過2010年以來的環保政策去產能之后,造紙行業的CR10從2011年的28.70%逐步上升到2018年的44.10%,而美國造紙行業在經歷環保立法去產能及行業并購之后,CR10已經達到了90%左右。 
從按照各公司披露的銷量數據計算的CR4數據來看,玖龍紙業、理文造紙、山鷹紙業、太陽紙業四家龍頭企業2018年所占的市場份額僅為27.58%,而美國造紙行業在1972年的CR4為24%,經過“十年環保立法”后的1984年的CR4達到29%。經過環保去產能,部分中小落后產能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而隨著行業龍頭逐漸開始擴產能,前瞻認為造紙行業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中國造紙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重點造紙業企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梯隊,其中玖龍紙業產量最大,超過1300萬噸,較其他重點造紙企業產量遙遙領先;第二梯隊以理文造紙、山鷹國際、太陽紙業等造紙企業為代表,年造紙產量在200-600萬噸之間,企業數量約為8家;第三梯隊以金東、聯盛等中型造紙企業為代表,年造紙產量超過100萬噸,企業數量約為15家;第四梯隊則為造紙業的中小型企業,年造紙產量在100萬噸以下,第四梯隊企業數量最多,也占據了我國約50%以上的造紙產量。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造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