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年關將近,三級廠的也趨于忍耐為主。否則,很難說這把火會不會引起三級廠情緒反彈,繼而重現紙荒時期三級廠抱團抵制漲價風波。 老大出手果然非同凡響。12月10日,玖龍發布漲價通知,自12月11日起多品種原紙漲價50-200元不等;另一巨頭山鷹方面也是漲價與停機函齊發,5個基地共計15臺紙機將于2020年春節期間輪停4-20天,預計減產10萬噸。 這一波漲價,在整個市場點起了一陣火焰。浙江高陽紙業、開平市易大豐紙業、浙江華鑫紙業、浙江金華丁丁實業…一大批造紙廠相繼發布漲價函,幾乎是同一時間,下游的“漲價重災區”也跟進一波,東莞大批三級廠接到漲價通知、寧波地區第6波紙板漲價潮來臨。 為什么臨近年底還不讓大家安生?整個行業到底缺紙有多嚴重? 我們不妨先對比一組數據。2018年,全國紙及紙板產量達10435萬噸,同比下降6.24%。其中,廣東省紙及紙板產量 2094.55萬噸,同比下降3.9%,占全國紙及紙板產量20.1%。全國和廣東省紙及紙板產量雙雙出現下滑,這也是近十年來從未出現的現象。 根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2019年1-3季度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逐漸增長,2019年10月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為1071.4萬噸,同比增長7.9%。2019年1-10月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為10346萬噸,同比增長3.3%。 
2018、2019年1-10月機制紙產量情況 ——2019年前10月的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就接近2018年全年產量。我們能否提出這樣的疑問:既然從整體產量上未能看到產能出現明顯下跌(實際甚至上升了),那么近期造紙廠、二級廠的連番漲價潮是怎么回事?是機制紙和紙板的結構性改變,導致箱板瓦楞紙、白卡紙產量不足嗎?那多余的產量流入到哪里去了? 這些疑問沒人回答。從產量變化曲線來看,2019年造紙端的產量是優于2018年同期的。但2018年和2019年的漲價潮依然同期同步降臨,而且情況都是極其相似:都是在玖龍一系的造紙巨頭,三家紙廠接連發布停機、漲價函,平均漲幅50-100元/噸,停機時間最長20天。而不同的是,今年的漲價風潮遠比去年強烈。 上游原料價格完全不以終端需求的為轉移,堅定的向著漲價邁步。 這場漲價潮帶來的直接數據成果,當然是造紙廠庫存大量出清,二級廠獲得了缺紙暗示大范圍漲價,銷量暴增,浙江某些地區11月份紙板總銷量上升超過20個百分點。 但對三級廠來說,經歷了最開始的狂歡之后,已經開始感受到了痛處。三級廠的訂單并沒有大增,只是為了規避漲價風險提前把訂單下到二級廠;集中下這么多訂單,造成資金壓力不說,倉庫首先就受不了。 最重要的是,原紙、紙板漲價意味著紙箱成本增高——但事實上,在市場沒有爆發的時候,客戶并不會對為這部分成本買帳。許多三級廠只能咬破牙齒往肚子里吞。 延續到第6波紙板漲價潮,越來越多的紙箱廠感覺上了當,三級廠的情緒前所未有的躁動。 如果說12月月初的漲價潮只是“銳化”了二級廠和三級廠之間的關系的話,后續的這一波漲價潮(乃至更多漲價)就是在下游市場燒了一把火。而慶幸的是,隨著年關將近,三級廠的也趨于忍耐為主。否則,很難說這把火會不會引起三級廠情緒反彈,繼而重現紙荒時期三級廠抱團抵制漲價風波。 這場漲價潮什么時候是個頭?目前還沒有明顯征兆,有網友認為這波漲價只是2019年結束之前的最后一次瘋狂,12月下旬價格將趨于穩定。而好消息是,盡管原紙漲價依舊,但最上游的廢紙價格已經穩住漲勢甚至開始回跌。至少在“借口”上,造紙廠們大概很難用“原料持續上漲”這個理由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