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近期多家紙箱、特種紙制造企業相繼宣布漲價,其中不少漲幅高達15%。專家分析,漲價原因主要在于陸路、海運物流欠暢,廢紙回收產業受到較大影響,使得再生紙漿價格上漲。業內人士判斷,上述原因疊加需求降低,造紙業一季度業績將承壓,未來恢復程度將主要取決于消費信心和物流恢復程度。 造紙業原材料迎來漲價潮 據了解,過去一周,已有幾十家企業相繼發布公告上調紙箱價格或停止接單,其中部分漲幅高達15%。由于紙箱供應短缺,不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化妝品企業開始選擇采用中空板箱、牛皮紙等作為替代品。 從事不干膠類產品加工的鳴鋒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袁青介紹,因上游復工復產不足、產能受限,相比年前,公司原材料供應商相繼提價,其中銅版紙價格上漲達12%,瓦楞紙箱價格上漲15%-20%。 界龍集團包裝印刷事業部總經理費屹豪表示,目前遇到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以及由于各地物流不暢帶來的“材料進不來、貨物出不去”。“集團下屬企業合作的一家原紙供應商單次提價幅度達到900元/噸”,據其介紹,開年以來,界龍訂單量較去年同比下降了15%。 紙張和紙板類產品緣何短期內大幅提價?多家企業認為,物流不暢是重要原因。芬林集團亞太區總裁宋望球介紹,目前各地對于疫情防控有不同的政策,導致貨物運輸不似前期通暢。他補充,芬林集團總部位于歐洲,每年有大量原生木漿、包裝紙板等產品通過海運來華,“但當下疫情導致國內出品貿易受到影響,從歐洲返回集裝箱船數量隨之降低,也給公司產品運輸造成一定困境。” 此外,中國生活用紙協會理事長趙偉指出,普通紙箱的原材料主要是再生紙漿(廢紙漿)。受疫情影響,目前中國廢紙回收量大幅下滑,加上2017年中國開始限制進口廢紙,短期內廢紙“供不應求”,最終導致產業鏈多環節漲價。 中長期仍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談及疫情對企業的中長期影響,業內多數認為,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產業鏈恢復正常,產能也將快速回暖。“但是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中小企業難以保障現金流,其影響將是致命的。” 費屹豪表示,由于集團產業較為多元,抗風險能力較強,目前未出現大的風險。據介紹,目前界龍集團的產能和下游需求都在慢慢爬坡,公司復產已有三周,復工率達到80%以上。 據悉,作為一家包材供應商,界龍集團下轄多家造紙企業,下游市場涵蓋電子、電器、快消、食品、商務印刷。“目前,國內部分企業還未開工,導致需求有一定下降,但海外市場需求仍處于正常水平。”費屹豪說。 宋望球表示,中國市場占芬林全球市場份額的13.5%,去年11月,芬林將上海公司升級為集團亞太區總部,“我們原定計劃2020年在中國市場有10%的業績增長,目前看該目標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不會影響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決心。” 相較而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考慮到現金流出現問題、需求端無法快速恢復,傳統實體加工型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收窄。 袁青認為,雖然目前復工復產在推進,但需求端總體在下降。據悉,其公司客戶多為春節禮包類食品企業和服裝企業,此次疫情均遭受重創。“正常情況下,我公司的出貨量應在每周60萬元銷售額左右,但復工的10天內銷售額只有34萬元,有些還是年前的訂單。” 袁青判斷,“整個市場恢復到正常軌道估計要3-6個月,疫情會對整個行業來一次大洗牌。” 疫情將加速行業出清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整體而言,李昂認為,若下游需求回暖先于物流運轉恢復正常,結合紙漿庫存與企業和社會產品庫存處于地位的現狀,短期紙漿與紙價或將同步抬升,待物流體系全面恢復后或將小幅回落;若物流運轉先于下游需求回暖恢復正常,前期受政策預期上揚的國廢價格將有所回落,紙價則將維持現有水平,待需求恢復后國廢價格上漲預期或將得以延續。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人均用紙量尚處低位,預計未來隨著經濟增長及生活水平提高,包裝用紙與生活用紙將推動行業需求端穩步增長;從供給端來看,目前行業集中度依舊較低,預計未來隨著環保政策持續收緊以及進口廢紙配額逐步縮小至零,落后中小產能會加速出清,行業龍頭將憑規模與原材料自給優勢搶奪市場份額,提升行業集中度。 具體到細分領域,業內人士分析,未來隨著復工的需求,包裝用紙或將出現一定的短缺;基于目前中小學開課時間未定,文化用紙短期內不會出現緊張。 此外,該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出口貿易短期或將下滑,從而使得工業用紙的需求下降。據其透露,我國每年隨各類商品貿易輸出海外的各類包裝紙箱約30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