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導致了氣候變化,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溫室氣體(GHGs)。今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主題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Invest in our planet)。要減緩氣候變化,必須明確每種材料給環境造成的負擔,繼而利用技術對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 碳足跡計算和生命周期評價(LCA)被廣泛用于論證產品的碳排放和環境影響。在進行結果評估時,產品的完整價值鏈包括哪些部分,哪些數據可以比較,了解這些對計算都非常重要。 林木具備吸收二氧化碳的強大能力,是重要的碳匯。良好的森林管理,包括森林再生,發揮著關鍵作用,可確保森林的生長量大于采伐量,因此森林得以保留碳匯功能。 什么是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簡稱GHGs,是大氣中能吸收紅外線輻射、蓄熱并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化合物——換而言之,就是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導致地球表面和低層大氣變暖。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水蒸氣(以上均為天然物)以及人工合成的氟化氣體。 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 太陽輻射會使地球表面和低層大氣升溫,但一部分輻射會反射回太空。其中一些熱量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例如CO2、CH4和N2O)截留,使地球變暖,確保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存。 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這樣導致截留了過多熱量,致使溫度上升。 什么是碳足跡? 某一事物(如服務或產品)在特定的時間內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被稱為碳足跡。碳足跡涵蓋了成品或服務的全生命周期階段。其中包括所有原材料和能源來源、上游運輸和制造以及特定的下游經濟活動,如產品運輸、使用和報廢處理等。請切記,計算范圍可能會有所不同,結果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碳足跡,有時被稱為全球變暖潛能(GWP),是生命周期評價中衡量的環境影響之一。 什么是生命周期評價? 生命周期評價(LCA),也被稱為生命周期分析,是一種評價產品、工藝或服務在生命周期各階段相關環境影響的方法。例如,就產品而言,從原材料提煉(“搖籃”, 又稱起點)和加工,到產品制造(“大門” ,又稱途徑)、經銷和使用,再到材料的回收或最終處置(“墳墓”,又稱終點),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生命周期評價研究對產品、工藝或服務的整個價值鏈需要的能源和材料進行徹底盤點,并計算其對環境以及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的相應影響。評估范疇包括全球變暖潛能、富營養化潛能、酸化潛能、人體毒性和生態毒性。因此,生命周期評價是對累積的潛在影響進行評價。其目的是記錄和改進產品、工藝或服務的整體環境狀況。與碳足跡計算一樣,生命周期評價的范圍不盡相同,結果也不總是具有可比性。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4000系列環境管理標準中包含了廣為認可的生命周期評價程序,尤其是ISO 14040和ISO 14044。ISO 14040規定了標準原則和框架,而ISO 14044則對要求和指導方針大綱作出了規定。 什么是科學碳目標? 科學碳目標為各公司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提供了明確的途徑,有助于防止氣候變化帶來的最惡劣影響,并實現業務可持續增長。 科學碳目標被認為是符合最新氣候科學研究認為的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所必需的目標,即: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遠低于工業化前水平2°C以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C以內。 范圍1、2和3指的是什么? 范圍1包括公司自身運營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范圍2包括外購能源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范圍3包括價值鏈中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 生物源(即生物質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上述范疇之外單獨報告。 在為公司的減排工作設定科學碳目標時,如果范圍3的排放量占公司總排放量的40%或以上,則應為三個范圍(即范圍1、2和3)都設定減排目標。 什么是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