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港(臨海)工業區是北海市發展工業的主戰場,工業產值占全市60%以上。保障工業區重點企業安全穩定生產,關系北海市工業基本盤的穩定。8月6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工業區多措并舉、全力保物流保物資,保障重大項目如期推進,嚴格落實企業廠區閉環生產管理。目前,園區內所有重點企業正常生產。 網格化服務重點企業 8月2日,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廖園接到一條企業求助信息:北港新材料公司AOD爐汽化煙道需要更換,但因疫情原因,47名檢修人員無法進廠檢修。 作為服務該公司的網格員,廖園立即進行協調解決,經過鐵山港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判后,允許施工人員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進廠施工,實行閉環管理。“我服務該公司兩年多了,既是當網格員,也是志愿者、宣傳員。”廖園說。 當前,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實行“一企一策”包干負責制度,安排網格員一對一為78家企業做好服務工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人員、貨物、車輛等重點環節閉環管理、環境消殺、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幫助企業做好跨區跨市人員流動、物流保供等工作,千方百計為企業破瓶頸解難題。 同時,工業區管委會推動企業強化內控,以網格化管理助推生產經營平穩發展。北港新材料公司將公司各部門、下屬企業、外包企業劃分成120個網格,由其負責人擔任網格長,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工作。 8月6日,記者走進該公司車間感受到,剛出爐的鋼板熱浪滾滾,生產一片熱火朝天。“經過網格化管理,責任細分到人,確保疫情期間員工思想穩定、企業生產穩定。”北港新材料公司冷軋廠廠長王文志介紹,該廠精密、單軋、連軋等6個車間全部正常生產運營。今年1—7月冷軋廠產量50多萬噸。 物流中轉站前移至廠區 8月6日10時許,位于太陽紙業公司的鐵山港林紙封閉物流中轉站一片繁忙,裝載機將一卷卷巨型紙卷裝上大貨車。大貨車車門上貼著封條,司機在駕駛室里等候。 太陽紙業物流公司經理劉斌介紹,該貨車按照既定路線進入物流中轉站,進入和駛離北海,全程閉環管理。 “我們將物流中轉站前移至廠區。”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吳華強介紹,工業區充分考慮企業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特性,第一批設立林紙、新材料、玻璃等三個封閉物流中轉站。目前,正以林紙封閉物流中轉站作為試點,做到區域封閉,并配置臨時休息區、專用衛生間等功能區,確保在中轉站內車輛人員不接觸、作業不交叉。 工業區成立物流保供專班,設計優化物流運輸閉環管理流程,全面覆蓋物流車輛出發前、到高速卡口、進入廠區和中轉站等環節,規范其信息報備、卡口檢查、封條張貼、人員休整等各項操作。 同時,工業區推廣使用為貨車司機線上報備使用的物流通小程序,累計發放62家企業290張保供人員通行證;引導企業申請桂暢達通行證和健康碼白名單,解除外地司機進入北海后健康碼“變色”的擔憂。 “得益于政府的多項有力措施,公司每天進出物流車輛達到1500車次。”太陽紙業公司總經理馬林介紹,在物流物資保障前提下,公司邊建設邊生產,今年7月份實現漿紙產量26.3萬噸,產值10.1億。 繼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8月6日6時,位于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廣投集團北海電廠就開始忙碌起來,在公司閉環生產的1200多名員工開始做全員核酸。“我們已經做了17輪核酸檢測。”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勤剛表示,公司兼顧疫情防控和生產,全力保障工業區企業用電安全。 為鞏固當前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當天,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按照北海市的統一部署,為所有企業員工開展核酸篩查。“我們總共設置20個核酸檢測點,其中有18個點設在企業里邊。”鐵山港區區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主任莫華福告訴記者。 “疫情防控做不到位的企業會被點名。”鐵山港區委書記龍起云表示,雖然當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們不能麻痹大意,要繼續保持工業區零感染的防控成果。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鐵山港區高效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1—7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81.4億,同比增長29.7%;固定資產投資91.6億,同比增長28.9%;工業投資86億,同比增長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