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芬蘭艾內科斯基,一場工業革命正在悄然展開。芬林芬寶公司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打造一個全新的生物制品工廠概念。這將不僅僅是一座工廠,而是一個完整的工業生態系統,旨在全面利用木材原料,將生產副產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同時實現能源和環境效率的大幅提升。 
芬林集團的凱雅·佩勒托寧(Kaija Pehu-Lehtonen)從項目伊始便參與其中。她表示:“如今,類似的合作伙伴關系在其他企業中也逐漸興起,但正是我們首創的概念引領了這一趨勢,我們的成功實踐也已傳播到世界各地。” 充分利用原材料和生產副產物 2017年,艾內科斯基生物制品工廠正式投產,一體化廠區迅速吸引了眾多合作伙伴,包括芬林紙板的紙板廠、芬林梅莎木業的單板廠、羧甲基纖維素(CMC)制造商凱爾科(后被芬蘭諾力昂化學品收購)以及生產紙張和紙板制造添加劑的北歐特種礦物公司。此后,芬林芬寶的生物燃氣和生物顆粒廠、芬林之春的Kuura®紡織纖維和Muoto™紙漿模塑示范工廠也陸續加入,進一步拓展了這一生態系統。2025年,威立雅的生物甲醇精煉廠將竣工,而芬林梅莎木業的新Kerto® LVL單板層積材工廠以及芬林芬寶的木質素產品示范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芬林芬寶的亞尼·冉特寧(Janne Rantanen)自豪地說:“我們的工藝實現了零廢物排放,盡可能高效地利用了生產中的所有副產物,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 工廠不僅生產傳統的生物產品,如木漿、松節油、妥爾油和生物能源,還通過創新工藝,將樹皮轉化為產品氣體,將臭味氣體轉化為硫酸,將灰渣和其他固體邊角料制成化肥和土建材料。甚至連廢水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芬林芬寶與芬蘭國有能源公司蓋松(Gasum)合作,將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轉化為生物燃氣和生物顆粒,用于生產生物燃料。 助推創新發展的平臺 芬林芬寶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所有生產副產物的充分利用。盡管艾內科斯基工廠已經提前實現了這一目標,但冉特寧表示:“我們始終相信可以做得更多,開發出更高附加值的產品。除了副產物,我們還在不斷探索木漿纖維的潛力,尋找進一步完善這一核心產品的新方法。” 芬林芬寶還計劃繼續擴大其在一體化工廠區域的合作伙伴網絡,為每個合作伙伴帶來理想的協同效益。佩勒托寧指出,大型一體化工廠是進行創新開發的理想環境。在這里,水、蒸汽和能源等資源可以共享使用,二次熱能也能得到充分利用。不斷發展的工業生態系統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成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工作環境。冉特寧親眼見證了從傳統木漿廠到現代化生物制品工廠的華麗轉身,他感慨地說:“看到不同的運營廠商圍繞這一新興概念逐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網絡,令人倍感欣慰。” 獨特的生物甲醇工廠 在這一生態系統中,威立雅的生物甲醇精煉廠尤為引人注目。作為芬林芬寶的最新合作伙伴,威立雅在艾內科斯基一體化工廠廠區建立了首家甲醇精煉廠。這家成立于1853年的法國獨資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水、廢棄物和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22萬名員工,2023年的營業額超過450億歐元。威立雅生物燃料和綠色化學品副總裁亞尼·冉特拉(Janne Rantala)表示,選擇與芬林芬寶合作,正是看中了其獨特的生物制品廠概念:“芬林芬寶邀請合作伙伴在一體化廠區開展緊密合作,這與威立雅的運營理念不謀而合。” 該精煉廠將于2025年竣工,采用安德里茨的先進技術,與生物制品廠完全整合。它將是全球唯一實現如此高度一體化運營的精煉廠,每年可生產1.2萬噸生物甲醇,投資總額達5000萬歐元。精煉廠采用專利多相蒸餾工藝和提取法去除粗甲醇中的雜質,生產出的生物甲醇不僅可用于化學工業的多種應用,還可作為公路、海洋和空中運輸的燃料。隨著全球對氣候目標的追求,生物甲醇的需求正不斷攀升。 除了生物甲醇,該工藝還能產生生物乙醇和硫酸銨,后者可作為廢水處理廠或農業領域的優質化肥。目前,威立雅正在與潛在用戶進行合同談判,冉特拉表示:“我們正在與各方積極溝通,尚未排除任何潛在合作伙伴。” 盡管目前全球生物甲醇的產量仍然較低,但冉特拉預測,隨著環境法規的日益嚴格,生物甲醇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從而推動產量的顯著提升。“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甲醇產量將從1億噸增長到5億噸,其中相當一部分將是生物甲醇。”威立雅的長期目標是建造一座比艾內科斯基精煉廠規模更大的生產基地。冉特拉說:“艾內科斯基工廠雖然是一項重大投資,但只是一個試點工廠。它將幫助我們積累技術、商業化和定價方面的經驗。我相信,一年后,我們將明確未來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