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泰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3年,經過30年的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以造紙為核心,集發電、供熱、貿易、造紙化工為一體的國家大型造紙企業,浙江省“五個一批”小巨人企業集團。2001年在全國年產10萬噸以上大型造紙企業中排名38位,中國造紙行業百家最大經營規模鄉鎮企業第8位,浙江省行業第二。2002完成產量173573噸,實現工業產值7.8億元,稅利7188.5萬元,利潤2843.7萬元。
公司占地500畝,資產總額7.5億元,職工1200多人。現有5條造紙生產線,年產能力20萬噸,另有9000KW自備電站、45000噸/日污水處理站、110KV廠用變電所各一座。主要生產單面、雙面涂布白紙板、白卡紙、撲克牌紙、防偽紙等各規格系列產品。產品先后榮獲杭州市、浙江省名牌。
近幾年來,公司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強化考核,引進先進設備和節能技術,在水、電、汽等能源管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與原來相比,平均噸紙耗水從100噸下降到60噸,下降40%;噸紙耗汽從2.4噸下降到2.0噸以下,下降16.7%;噸紙耗電(以300克為例)為460~490度,廢紙成漿率及生產廢料的綜合利用率也明顯提高。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采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是節能最重要、最直接,效果也是最明顯的一項措施。近年來,我公司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改造。在水、電、汽能源管理上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節水措施
1、2002年我公司拆除了3臺1092 、日產20噸以下的圓網紙機。這3臺紙機噸紙耗水量都在150噸左右,能耗高,效率低下。拆除后年用水量可減300萬噸。
2、從1998年開始,先后對老紙機進行了白水回用系統的改造,使造紙和制漿的白水合理有效地循環使用,大大減少了耗水量。同時對圓網紙機耗水較大的網部移動噴水管進行改造。目前我公司都采用進口的移動噴水管,每根耗資5000美元。進口的移動噴水管工作壓力20公斤,沖洗移動均勻,沖洗效果良好,不僅能夠提高毛布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而且可節約用水5噸/每噸紙。
3、2001年投資1.85億元的3400四疊網紙機順利投產。該紙機從設計、安裝、設備采購都經過周密的考慮,日產達到250噸,超過設計能力,噸紙耗水僅為40噸。
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目前噸紙耗水量從原來的100多噸下降到60噸左右,達到國家環保規定的排放標準,也緩解了由于增產帶來的污染治理壓力。若按每噸污水處理直接費用0.25計算,每噸產品節約10元。以2002年實際產量計算,節約污水治理費用就達170多萬元。
二、節電措施
1、建立能耗考核制度,開展目標管理。公司將能源成本控制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職工,做到有指標、有考核。在開展能耗考核中,首先完善計量設備。公司逐步完備了耗電計量表,一級、二級計量設備安裝率和使用率達到100%,三級計量表也達到80%以上。生產車間安排人員每班記錄耗用數據,并上報統計科統一核算。其次制定能耗定額指標,分產品品種、規格和紙機制定電耗定額,污水站以噸水耗電為指標。第三、對能耗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實行獎賠。每月將考核金額分解到每位職工,與職工的工資、獎金掛鉤。通過考核,車間的跑、冒、滴、漏明顯減少,杜絕了長明燈、長流水,有效地控制了能源成本。
2、隨著變頻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公司紙機主傳動、電站風機、水泵等都采用該項技術,消除了以往“大馬拉小車”的現象。目前全公司有變頻器110多臺,裝機容量3000KW。如以一、二級水泵房安裝變頻器為例 :兩只變頻器裝機容量165KW,以節電15%計算,20萬元的技改投資可用兩年時間收回。變頻調速的應用,不僅使耗電下降15%,而且具有操作方便、設備可靠性高等優點,便于生產過程的控制。。其他電機盡管沒有安裝單獨的變頻,但配電控制室均裝配電容補償,提高了電能的有效利用。
三、節汽措施
2002年9月投產的3400紙機(8號機)烘干系統采用目前國內比較先進的熱泵,并采用長沙正大公司的閉式汽罩,加配熱風管道。這些設備引進比傳統的供熱烘干多投資450萬元,但經過一年多的使用和測算,噸紙耗汽下降為2.0噸,比2.4噸基礎上節約0.4噸,按每噸汽60元價格和8號機日產250噸計,每天可節約6000元,兩年多就可收回投資。鑒于8號機的成功經驗,2002年公司又在5號機、7號機烘干部增加了閉式汽罩,對烘缸虹吸管進行改造,盡管由于設備的先天缺陷,效果不如8號機明顯,但噸紙耗汽也可下降0.2噸。
另外,1997年底公司淘汰了原有10噸以下小鍋爐,建設自備電站,實現熱電聯產。鍋爐產汽供車間生產使用,余熱用來發電。經擴建,電站現有3臺35噸鍋爐和9000KW發電機組,供熱完全自給,并供周邊小紙廠,發電自給率達到70%。2002年公司還委托杭州市節能技術中心測試鍋爐運行狀態,調整運行參數,提高鍋爐效率。目前,鍋爐熱效率達到80%以上,噸標煤產汽約9.3噸。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不少需要提高的方面。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探索新路子,引進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做好節能硬件設施。同時根據國家能源管理法律法規,規范統計核算,增進交流與合作,為節能管理再上新臺階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