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淮河流域工業污染企業已基本實現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但記者采訪了解到,許多達標企業竟然不惜被罰故意超標排污,這種達標反彈現象已嚴重影響到了現有的治污成果。
河南省西平縣環保局去年在對縣里6家造紙企業的檢查中,發現所有的企業竟然都設有偷排口,污水不進處理設備直接從暗道排出,白天用蓋子遮住偷排口,晚上便掀蓋排污。為偷排污水,有的企業甚至修建長達幾里的暗道,明排口是處理過的污水,而幾里外的暗道口污水噴涌而出。趁夜偷排、雨天偷排的現象更為普遍。去年9月,淮河流域最大的人工湖宿鴨湖水庫因為上游廠家趁雨夜偷排污水,高濃度的污水一條直線進入幾位下崗職工承包的魚田,圍網內幾十萬斤魚幾天之內幾乎死絕。
一些企業在上級部門來檢查時,便開動治污設備,或者在污水中加兌自來水,風頭一過仍舊排污水。今年4月,河南省環境監理站對開封縣鳳城造紙廠檢查時,發現這家造紙廠在流向治污設備的污水管道中間設置了一個活門,污水不經處理便通過暗道向南排向幾百米外的惠濟河,監理站當即進行了查處。但2個月后,監理站再度對這家企業進行檢查時,發現這家企業竟然又在廠區內修筑暗道,污水從西邊出廠房再繞向南排,長達數百米。河南省環境監理站去年對183家企業的檢查顯示,竟然有75家企業存在著停開治污設備、超標排污、偷排等
現象。
這些曾經達標的企業為何寧肯被罰也想盡辦法偷排污水呢?原因竟是:偷排比被罰還“劃算”。在河南造紙行業治污技術最先進的漯河銀鴿,生產部經理毋龍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企業的堿回收,中轉水設備全部運轉起來,一噸紙增加成本500多元,每天企業造紙100多噸,一天成本增加5萬多元,而一年的排污費以前每年只收不到40萬元,如果要偷排,幾次便能賺回來。
目前造紙企業的污水處理成本每噸水在9角到1.4元錢之間,而每噸水的排污費收取標準卻在0.15到0.35元之間;罰款上,省、市、縣三級處罰權分別在1萬、5萬、10萬元以下,而且一月最多只能罰一次,企業每月只要能偷排兩三天,便“賺”回來了。
“偷排比被罰還劃算”的客觀現實,使得一些環保部門天天忙于和排污企業打“游擊戰”。但一些地方的污染大戶往往又是利稅大戶,出了問題也頂多是罰點錢,而靠吃排污費的環保部門對此更是無可奈何。一些基層環保同志呼吁:應盡快采取措施破除“偷排比被罰劃算”這一怪現象,以扼制已經出現的達標反彈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