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紙公司是一家有近50年歷史的國有大型企業,如今卻遇到了新的難題。企業因為環保原因取消了造紙制漿點,成本低廉的自制漿從此消失,造紙公司不得不大量使用廢紙原料。
據悉,1999年10月,造紙公司投資成立了一家上海紫利綜合利用加工廠,回收加工利用社會廢紙。可目前紫利的月回收廢紙僅百余噸,這對于每月需用1萬5千噸廢紙做原料的上
海紙業,無異為杯水車薪。
上海的廢紙回收量為何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呢?市政協委員晏小寶專門做了調研,分析出了回收廢紙的兩大障礙:首先,廢紙回收的渠道未開通,尤其是產生專業類廢紙的行業機關大戶的通道“關閉”;其次,由于初級運輸工具不準在馬路上行駛,從根本上制約了廢紙回收的數量。
據市廢棄物管理處不完全統計,上海每天至少可以回收300噸廢紙,而實際回收利用率大約是35%。晏小寶心里有一筆帳:回收利用好一噸廢紙,相當于節約600度電,節約1.2噸煤,節約1200立方米的水。
廢紙回收的難題引起了市商委的關注,他們準備在華陽街道、甘泉新村、古北新區等社區進行重建廢品回收網絡的試點。該試點主要分四個層次:第一層:以全市社區為基本單位,設2000多個回收點,對廢舊物資進行分類收購;第二層:分類回收后的廢舊物資交由街道一級的回收站進行集中、收運和初步整理;第三層:設立集散中心,配備專用設備進行精選整理、成料和加工;第四層:選定或扶植一定數量的專業加工企業,把初級產品加工成終極產品。這四個層次回收網絡建成后,每年計劃可回收廢舊物資達240萬噸,其中廢紙達70多萬噸。(2001年09月18日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