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情況很值得有關行業關注:海關總署統計表明,去年我國進口廢紙大幅增長,達642萬噸,價值近6.5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2.9%和18.3%。
為何進口那么多廢紙?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廢紙進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國內出版業的蓬勃發展,對紙、紙板的需求不斷增長,國產紙以及造紙的紙漿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因此國內各大型造紙企業均瞄準紙張的缺口,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對造紙原料的需求也就隨之迅速增大。其二,我國森林資源非常貧乏,造紙的主要原材料木材的不足日益突顯。而多年來一些地方追求眼前利益,盲目開墾森林,不但嚴重地破壞了有限的森林資源,而且生態環境也遭到惡化。進口廢紙作為造紙原料就成為首選。其三,廢紙做原料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據有關部門測算,用廢紙作原料造紙,每噸紙可比用原木材料節約2立方米到3立方米木材、400千克煤、400度電、300噸水。
近年由于國際經濟發展很不穩定,國際市場上紙漿、紙張價格也起伏不定。廣東省1999年廢紙進口價每噸98美元,2000年上漲到每噸157美元,增長60%,雖然2001年回落到每噸114美元,但仍然比1999年高出16美元。由此引發近年來國內紙張價格居高不下,與進口廢紙的價格偏高不無關系。
面對廢紙需求的龐大市場,必須指出的是,一方面國內生產企業要花大量美元進口廢紙,另一方面國內又有大量廢紙丟棄、銷毀,再生資源浪費嚴重。僅以廣東省廣州市為例,每年新聞紙消耗量300多萬噸,但廢紙的回收率極低。如果回收率達到3成—4成,則可回收近90萬噸—120萬噸廢紙,如果回收率達到6成—7成,回收廢紙將達到180萬噸—210萬噸,基本上可以彌補造紙原料的缺口。但是目前國內對廢紙回收再利用效果不明顯,城市廢紙仍處于無規范管理的游擊回收狀態,廢紙回收價格偏低,而大多數消費者對廢紙再利用的經濟和環保價值意識不強。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們應重視扶持國內廢紙回收產業,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企業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這樣既有利于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又增強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可見廢紙回收確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