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巨額債務迷團 |
 |
|
|
在黑龍江,昔日亞洲最大的造紙廠———佳木斯金地紙業有限股份公司(下稱*ST佳紙股份)如今面臨退市破產的困局。這個昔日的東三省利稅第一大戶、輝煌一時的大型國有企業,自1990年代中期起,就開始主動改制,1997年在深圳上市,2000年引入民營資本為第一大股東,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從體制上為佳紙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可惜,理想的龍種收獲的是現實的跳蚤。2006年,佳紙股份已連虧三年,退市在即,更糟糕的是,它還身陷22億元的債務泥沼,掙扎在破產邊緣。
|
|
 |
一錯再錯: |
 |
|
|
2000年,來自四川的民營企業主———成都科邦電信的帥建倫“適時”出現了。他找到了黑龍江省政府的相關部門,表達了想要重組佳紙股份的愿望,并表示愿意投入資金加大技改力度,并慷慨許諾先借入2000萬給債務纏身的佳紙集團救急。
難道帥建倫真的財大氣粗,有能力重組佳紙、平復巨額的債務虧空?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樣的預期過于樂觀了。
2000年8月佳紙股份發表公告稱:原第一大股東佳紙集團公司已同成都科邦電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轉讓佳紙股份的國有法人股6800.7萬股,占股本總額29.9%,轉讓后佳紙的第一大股東將易主。
可直到2002年6月,這次股權轉讓才真正過戶。兩年的時間,重組進程何以一拖再拖?
|
|
 |
雙面帥建倫: |
 |
|
|
直到今天,帥建倫究竟是財富的創造者,還是財富的掠奪者,人們的看法不一,爭論也仍在繼續。財務總監任家華說:“帥總來了之后,還是做了很多實事,佳紙能夠到今天還在生產,多虧了他。”
據介紹,幾乎是在股份剛過戶的同時,佳紙股份就因原料短缺、設備檢修、資金匱乏等問題停產了。
“他很焦慮,當時著手做了三件大事重新啟動了生產。”證券事務代表孟主任回憶道。
一是解決上市公司和集團公司的分離問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過去集團和上市公司之間的資產和負債經常是按需要對調,帥建倫入主后就沒有這么容易了;以往它們之間的非公允關聯交易也基本取消了,當然除了集團和股份公司之間難以分開的供熱、電、水除外。
二是清欠舊賬。2002年底,佳紙股份各種應收及預付款項達到8.7億元。公司設立清理催收欠款辦公室,組織專人清理催收各種欠款,但由于各方面阻力大,收效甚微。
三是啟動生產,在難以再獲得銀行資金支持情況下,帥建倫為了啟動生產經營,求得供應商的同意允許佳紙在產品銷售出去后才返款給供應商。經過多番努力,公司終于在2003年6月恢復了生產。
|
|
 |
國企衰落 |
 |
|
|
*ST佳紙前身佳紙股份在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從盛至衰的命運轉折事件是原蘇聯援建佳紙重點大項目"。
黑龍江省國資委周平處長透露,這個計劃建設的年產85000噸強韌掛面牛皮箱紙板的擴建工程出了意外,原蘇聯的解體使得該項目成了半拉子工程,根本無法使用,而佳紙卻因此承擔了近6億元的貸款負擔。
"這只是外因,"黑龍江證監局人士表示,"根本原因還在于佳紙具有很多國有企業衰敗的特點,即使是后來為解困而進行的改制上市也沒有建立好的機制。"
|
|
 |
往期視點 |
 |
|
|
![]() |
|
 |
|
竹漿造紙熱 還需冷水降溫 |
|
|
日前,針對部分沿海及西南地區發展竹漿造紙熱情高漲現象,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司巡視員牟廣豐表示:發展竹漿造紙要汲取“林漿紙一體化”在某些地區的教訓,部分竹產地地方政府和一些造紙企業“大干快上”、“ |
|
|
![]() |
|
 |
|
兩稅合并打破"超國民待遇" |
|
|
近幾年來,關于兩稅合并的話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盡快完成兩稅合并,給予內外資企業平等、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國內學術界和企業界最多的呼吁。我國入世五年后,全面開放的目的和形式同樣擺在了所有企業面前,當然應該在所得稅稅負上要求公平一致,國內企業應與外資企業享受同等的公平的國民待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