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從臨海市環保局了解到,臨海市對工業企業的初始排污權核定工作已接近尾聲,接下來即將出臺排污權有償使用費征收管理政策, 將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納入征收范圍,這標志著作為重要的環境資源,排污權不再為企業無償使用。
據了解,排污權指的是排污單位經核定、允許其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2007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天津、河北、內蒙古等11個省(區、市)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取得了一定進展。在推廣過程中,臨海市被省政府列為推廣開展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地區,也是省環保廳確定的全省19個總量管理制度創新示范點之一。
“臨海市從2010年開始,對企業新建、改建、擴建的項目所新增的排污權實施交易和有償使用,本次實施的初始排污權收費與確權主要針對現有企業使用的、未經交易的排污權,已經過交易的排污權不列入本次確權和使用費征收范圍。”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說,排污權有償使用費與原先征收的排污費的區別是,前者是指對環境資源的占有所收的費用,后者是對影響、破壞的環境進行修復所收的費用,二者在性質上不同。”臨海市列入試點地區后,將通過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形式,發揮市場在環境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排污單位只有在繳納使用費或通過交易后才能獲得排污權,其排污權以排污許可證的形式予以確認。
此次臨海市涉及排污權有償使用的有500多家企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資源配置量化管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文件精神,臨海市環保部門積極探索管理制度創新,破解環境資源對發展經濟問題的瓶頸制約,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污染減排績效,以提高環境資源使用效益,推進全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核定排污權是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的基礎。根據市政府印發的《關于開展工業企業資源環境效益綜合評價加快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市環保局將行業按照A、B、C、D進行分類排序,對各類企業在用地、用水、用電、用能、排污、信貸等環境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政策措施,對全市規模上工業企業環境資源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目前已對造紙、印染、化工等重點行業進行排污權稅收貢獻排序、公布。
為順利推進排污權的有償使用,臨海市去年建成了26套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今年又對18家重點企業下達了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建設任務,力爭年底前全面完成重點源刷卡總量控制系統建設任務。“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建成后,對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將由原來的濃度控制變成濃度、總量‘雙控制’,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廢水廢氣深度處理、中水回用、降低水耗等辦法,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時也讓我們環保部門實時了解各企業排污動態情況,督促企業調整生產控制排污總量。”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