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非共同體決定對進口包裝紙征收的25%關稅下調到10%之后不到三個月時間,其中的成員國肯尼亞卻重新征收25%關稅,對此肯尼亞國內業內人士議論紛紛,呼吁政府不應一意孤行違背承諾。
記者從非洲媒體“allafrica.com”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為了提升東非共同體包裝產業的競爭力,東非共同體各成員國一起做出決定對進口包裝紙征收25%的關稅降低為10%。不過在該決定做出之后到現在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肯尼亞政府又重走老路,對不是在東非共同體制造的包裝紙征收25%的高額關稅,肯尼亞包裝產業和紙制品加工機行業的競爭力勢必會因此下降。
這讓肯尼亞又回到從前的狀況:產品包裝費高昂,導致產品價格高,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導致肯尼亞國內很多相關行業的發展受抑制。
重新對進口包裝紙采取征收25%的關稅政策意味著肯尼亞將成為東非共同體唯一對進口紙征收25%關稅的國家,這種不穩定的政策顯然缺乏妥當的考慮。肯尼亞從事該行業相關的公司早就希望稅率下降以此提升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許多公司也會因此降低產品的包裝價格,降低包裝紙關稅也可以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國內就業。
重新征收25%的高額關征稅也意味著當地包裝材料的價格上漲,產品銷量下降,許多公司的生存甚至會因此受威脅,其他必須消費品的價格也會上漲,如玉米、小麥面粉、面包、食品、飲料、書籍、藥品和茶葉產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與東非共同體其他各國征收10%的稅率相比,肯尼亞對進口包裝紙征收25%的關稅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
此外,和其他國家相比,如坦桑尼亞對從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進口包裝紙實行零關稅、烏干達對從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簡稱東南非共同市場)進口的包裝紙實行10%的關稅,這些國家征收的稅率都比肯尼亞低,肯尼亞高額的產品包裝費勢必會使肯尼亞產品失去競爭力。
對此,肯尼亞政府卻有不同看法。肯尼亞政府稱,紙是非常重要的包裝材料,為了促進肯尼亞國內包裝產業的發展,對進口包裝紙征收高額的關稅是很有必要的。
話雖如此,但是由于肯尼亞國內包裝產業不發達,很多包裝紙需要從國外進口,對進口包裝紙征收高額稅率導致很多產品的包裝費用上漲,產品價格上升最終還是由肯尼亞國內消費者買單。肯尼亞政府應該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將稅率調低到10%,和別的東非共同體國家一致才是比較合理的,而不是現在的一意孤行。
記者了解到,東非共同體(英文:EastAfricanCommunity,簡稱EAC)是由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布隆迪和盧旺達五個東非國家組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總部設于阿魯沙。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TheSouthernAfricanDevelopmentCommunity,SADC),簡稱南共體。截至2009年9月,南共體有15個成員國,分別是:安哥拉、博茨瓦納、剛果(金)、萊索托、馬拉維、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南非、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馬達加斯加和塞舌爾。南共體成員國總面積989萬平方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的33%;成員國總人口2.3億,約占非洲總人口的28%。
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簡稱東南非共同市場)是非洲地區成立最早、最大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東南非共同市場的發展目標是廢除成員國之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協調成員國關稅政策,分階段實現共同對外關稅;在貿易、金融、交通運輸、工農業、能源和法律等領域進行合作;建立貨幣聯盟,發行共同貨幣。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共有20個成員國:贊比亞、烏干達、馬拉維、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羅、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納米比亞、盧旺達、塞舌爾、蘇丹、斯威士蘭、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等。總人口約3.8億,年國內生產總值合計為18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