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議精神,資陽市根據《四川省完善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圍繞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堅持四措并舉,不斷創新林業經營體制機制,著力釋放改革紅利,促進農民增收,為資陽現代林業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一、持續穩定落實產權,切實維護林農合法權益
鞏固基礎改革成果。統籌推進 “多權同確”,扎實開展林改“回頭看”,全面核查糾錯、查缺補漏,切實做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規范檔案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現場審查指導各縣(市、區)檔案收集、整理、匯總、歸檔等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查漏補缺,確保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切實把林改檔案建成讓群眾放心、經得起檢驗的鐵檔案。強化糾紛調處。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依法、妥善調處林權糾紛,探索建立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機構,切實維護林區穩定。
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林業產業集群發展
創新林權流轉管理。以縣(市、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為依托,加快建立林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規范林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抵押或作為出資、合作條件等林權流轉行為,加速林業資源資本化進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上爭國省項目,外引工商資本,內挖民資潛力,大力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專業大戶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為推動林業產業集群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家庭林場”“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完善“入股分紅+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等分配機制,探索“托管”“半托管”“訂單合作”等合作方式,讓林農與專合組織、企業、業主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探索項目實施主體普惠制。引導農民以入股、合作、轉讓等方式盤活林權,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承擔林業建設項目,鼓勵工商資本投資經營林業、職業林農通過林權流轉擴大生產規模以及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民工返鄉從事林業開發,激活林業發展要素。
三、實施森林分類經營,促進生態產業共融雙贏
從嚴管理公益林。認真落實國家公益林管理辦法,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和公益林采伐政策,嚴禁擅自改變公益林性質。健全市+縣(市、區)+鄉(鎮)+村“四級”護林網絡,完善集體公益林管護制度,兌現落實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放開放活商品林。精心組織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指導編制縣級森林經營規劃,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支持龍頭企業建立產業基地。推進集體林采伐指標分配改革,簡化采伐審批程序。支持農民和林業經營組織利用非林地經營林業,其林木利用不受采伐限額的限制。放寬竹林經營利用管理,各類竹林(含竹子,但不包括竹林中的樹木)暫不實行限額采伐和憑證采伐,對竹子和竹材暫不實行憑證運輸管理制度。加快發展林下經濟。充分揮林業資源面寬、生態、立體的優勢,大力發展林藥、林糧、林苗等林下種植,適度發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養殖,有序開展林下野生資源采集。結合特色鄉村、文明新村、人文古跡、產業帶、科技園等,綜合開發森林觀光、采集、休閑、娛樂性獵捕等生態旅游產品。突破發展森林人家、林家樂等鄉村生態旅游業,幫助林農實現“不砍樹能致富”。
四、健全金融支林體系,破解林業建設資金瓶頸
持續推進森林保險。建立保險服務林業長效機制,根據不同的林種設計差別化的保險品種,擴大參保范圍,逐步形成與我市林業發展水平及保險資源相適應的基層森林保險服務網絡體系,增強林業抵御風險能力。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探索制訂林農小額涉林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積極爭取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項目,整合涉農項目資金,促進林業產業升級、林農增收和資源增長。完善抵押融資管理。繼續開展林木所有權融資試點,探索公益林收益權抵押和林業信貸擔保,降低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業主大戶等經營主體小額貸款門檻,推動金融支持林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