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飲用水安全嗎?10日上午,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開啟調查全省水污染防治情況,省太湖辦、環保廳等8個部門負責人介紹了關于水污染防治執法和監管情況,并提出了意見建議。
去年飲用水約6成取自長江
根據江蘇省住建廳提供的數據,2014年,江蘇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總量62.43億立方米,年供水總量57.07億立方米,除徐州部分城市取用地下水作為城市供水水源外,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以地表水為主,主要分布于長江、太湖、其他湖庫、淮河和沂沭泗水系,2014年取水量分別占總取水量的58%、15%、11%、10%和4%,也就是說我省居民飲水近6成取自長江。
截至2014年底,江蘇全省公共供水能力達2633萬立方米自來水深度處理能力達972萬立方米/日,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鄉鎮覆蓋率達88%,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51個縣以上城市建成第二水源
我們的飲用水安全嗎?據介紹,近30年水環境演變分析表明,我省水環境質量呈現先下降后向好的變化趨勢。2014年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南水北調輸水干線斷面水質基本達標,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優于二類標準的近岸海域監測點達到58.3%;全省主要水污染物COD、氨氮排放總量較上年同期分別削減4.25%、3.32%。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說,截至2014年底,全省在用的101個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已有近60%完成達標建設,其中40個水源地通過了審核驗收。“從2000年起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57個縣以上城市中,51個已建成第二水源、應急備用水源或實現管網聯通;以太湖為水源的城市實現‘雙源供水’和‘自來水廠深度處理’兩個全覆蓋。”
原水水質穩定達標還有風險
不過,由于江蘇全省城市集中式供水取水量的68%左右來自長江和淮河,江蘇省地處長江、淮河下游,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容易受上游客水污染的影響,加之本地污染,以及危化品水上運輸帶來的風險,長江、淮河水系城市水廠取水口水質總體呈下降趨勢,并且突發性原水水質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原水水質穩定達標面臨較大風險和壓力。
特別是,近年來原水水質新型污染不斷出現,“三致”物質、內分泌干擾物、環境雌激素等時有檢出,土臭素等非常規指標異常升高影響應用水臭和味,飲用水中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問題也日益引起公眾關注。
多部門呼吁——
建立跨流域聯動機制,盡快啟動長江保護立法
“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流域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江蘇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劉建琳建議建立跨流域聯動機制,建立上下游環境信息溝通、共享、通報、會商制度,重大開發、建設項目須征求下游省份意見,跨區域重大突發事件聯動處置,重大案件聯動執法。
江蘇省水利廳水政檢查總隊總隊長葛書龍也建議,國家盡快啟動長江保護的立法工作。“包括規范長江上中下游的生產力布局、跨省行政區水質交接制度等法律法規,科學規范長江治理、開發與保護的各方面關系,保障長江治理與開發健康有序進行,實現長江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