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推行“兩高一低”企業退出政策以來,年產值20萬噸以下的包裝紙企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被運往刑場的死囚,“關停”這個命運成為了時刻架在脖子上的一把屠刀,死亡氛圍時刻都在籠罩。而如今距離“6月底57家造紙廠關停大限”已過去20多天,“兩高一低”退出工作到底落實到哪種程度?
未來東莞水鄉經濟區的造紙格局如何?短期內紙價走勢會不會有大幅度變化?
53家已完成停廠,1家延期至年底關停
自廣東省東莞水鄉經濟區推動“兩高一低”企業退出政策以來,小編時刻保持著最新的跟進。據東莞環保局透露,此次水鄉地區納入整治范圍的“兩高一低”的造紙企業共有92家,其中已有12家在2014年以前關閉,有57家被納入2015年引導退出計劃,剩下的23家不屬于引導退出范圍。
水鄉地區納入整治范圍的“兩高一低”造紙企業:92家,不屬于引導退出范圍:23家,2014年以前關閉造紙企業:12家,2015年引導退出的造紙企業:57家。
根據此前報道,距離6月底的退出大限僅剩一個星期時間時,57家造紙企業中,已有38家已完成停產,32家完成員工遣散工作,其中仍有19家企業未完成停產,2家企業甚至還未簽訂關停協議,為此東莞環保局欲實施最嚴懲治法,對造紙廠進行最后通牒。如今距離“6月底57家造紙廠關停大限”已過去20多天,據東莞時間網最新報道顯示:其中的57家造紙廠中已有53家完成停廠,余下的其中一家經市政府同意延期至年底。也就是說,最近20多天,又有15家造紙企業完成停產。
東莞僅存16家紙箱原紙廠,新的造紙格局正形成
6月底,隨著57家造紙廠關停大限時間的來臨,一份最終不屬于退出范圍的23家造紙廠名單傳出。而在這23家“碩果僅存”的造紙廠有16家紙箱原紙廠。今年東莞57家造紙企業被關停,但東莞整個造紙業新格局不久便會形成。事實上遭淘汰的小型紙廠總產量并不多,關停引發的行業“地震”并不會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像理文、玖龍、建暉這些大企業年產量都在百萬噸以上,就算關停了10家小廠,合起來也不如這樣一家多。一批小企業退出后一些下游客戶的訂單轉移到大型造紙廠,形成新一輪的市場分配。
紙價回歸理性,半月2次下調
今年上半年,受“關停”大潮等大局勢波及,廣東地區瓦楞紙、箱板紙曾一度出現價格瘋漲,在3月至5月期間每種紙的提價幅度約每噸50-100元。然而隨著“57家造紙廠關停工作”步入尾聲,7月開始,當地紙價終于開始回歸理性,據市場調查僅上旬就出現了2次價格下調,幅度從50-150元/噸不等。
產能大躍進造成了包裝紙產能嚴重過剩,截止目前,廣東玖龍、理文、金洲、振隆等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僅玖龍、理文兩家的過剩產能就高達120萬噸。本次關停不僅不會造成原紙產能的減少,相反還使全國造紙、紙箱產能得以維持暫時平衡。進過新一輪的市場調節,東莞包裝紙市場會形成一個新的平衡狀態,紙價自然也會得到理性的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