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11日,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司長劉拓一行調研云南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劉拓一行先后深入昆明市宜良縣、盤龍區、滇中產業新區、陽宗海旅游度假區、楚雄州南華縣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與部分基層林業干部職工、村鎮干部、林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及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詳細了解集體林地流轉方式、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及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等情況以及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圍繞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實地調研查看了云南林權管理信息系統、云南產權交易所、云南省森林資源評估協會的建設情況以及林權收儲交易中心籌建情況。
在聽取了云南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匯報后,劉拓對云南省近幾年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成效給予高度肯定,認為云南省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創新,通過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逐步形成了權責明確、規范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林業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發展機制。特別是在銀林聯合創新林業投融資方式、林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特色明顯,成效突出,走在了全國前列,有效地實現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了以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種養殖等為代表的特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綠了山頭、富了人頭,逐步實現了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總體目標。
劉拓指出,要充分認識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于啃硬骨頭,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為深化林業改革發展探索新路子、提供新經驗,堅定不移地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向深入。深化改革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會精神和張建龍局長的講話精神,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要著力解決農村林業發展生態化、專業化、規;、信息化的問題。重點解決科技、信息、政策、法律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政策、放活經營、強化服務、發展產業、提升效益,為各類林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指導、市場信息、法律援助、林產品銷售、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管護、森林防火等服務,提高應對市場、抗風險能力。
二是要著力解決“三權分離”(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的問題。按照產權規律和林業經營特點來分置三權,界定好三權之間的權利關系,落實好三權的具體職能,即: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明確經營權權能,最重要的是放活經營權,實現林地的永續流轉。
三是要著力解決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問題。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解決承包到戶后,分散經營面臨的經營困難、經營不經濟、無從經營等一系列問題。大力發展家庭林場,創新集體經營方式,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加快發展合作經營,深入開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實現產加銷融合發展,落實扶持政策,加強與財政、發改、金融等部門的協調,出臺相關配套措施。
四是要著力解決各種社會資本進林入山問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不是長久之計,國家生態安全不能由千千萬萬農民來買單。要通過深化集體林改,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把財政、工商、金融等各類資金吸引到林業上來,推進林權收儲財政激勵機制建設,鼓勵企業、合作社為林農提供貸款擔保服務,為集體林業改革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五是要著力解決推進綠色富民產業快速發展的問題。把促進產業發展作為集體林業主攻方向,增加林產品供給和農民增收致富;堅持“生態優先”,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完善財政激勵機制,把林業產業納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山區扶貧開發、節能環保等扶持政策領域;建立林業產業發展基金制度,促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