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所依賴的低成本優勢,尤其是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部門所依賴的低成本出口競爭優勢,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中央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戰略部署中,專門將“降成本”制定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以此來積極主動地應對和破解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證券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杰文章認為,現階段可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的改革思路和具體措施落實在以下方面:
一是推進與經濟發展階段和市場化改革目標兼容共生的政府權力體系,是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必要途徑。緊緊依靠落實和推進中央部署的各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入推進、放松具有行政壟斷性質的市場進入管制、全面落實負面清單等重大改革措施,來降低實體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全面優化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進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轉變,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激發微觀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推進稅收改革和收費機制完善,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短期來看,應該積極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通過稅收制度改革實現減稅,盡快將“營改增”推廣和落實到建筑業、房地產、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其次,推進稅制結構改革和稅率優化,力爭近期普遍降低各類實體企業增值稅稅率;再次,出臺更多針對特定行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精準降稅措施,加大對新興戰略產業、出口競爭優勢下降過快的特定類型制造業企業以及消費領域的減稅力度。特別是要針對“三農”以及小微企業,進一步擴大稅收優惠政策面。落實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最后,要加大督察清理力度以及合理的制度設計。要從根本上解決實體經濟高稅費負擔以及高交易成本的發展困局,減少政府非公共性的權力,減少政府層級,科學合理設置政府權力清單和機構設置,可能是最為徹底的改革舉措。
三是降低實體經濟勞動力成本的核心舉措是降低相對成本。首先,降低實體經濟勞動力成本治標之策,是對當前的社保政策做出適當調整。具體的措施是,拓寬社保資金的籌集渠道,增強收支平衡能力,通過完善費率和待遇調整機制,理順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的基金結構。指導有條件的地方適時適當降低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率。在確保失業保險保障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前提下,根據各地失業保險費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積極研究和實施合理降低失業保險費率,進一步細化工傷保險行業費率,強化費率的浮動機制。其次。降低實體經濟勞動力成本的治本之策,是加快產業技術升級和精益制造體系的構建,促進制造業部門的資本替代勞動的轉型過程,刺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從而大幅促進中國制造業部門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進而在勞動力絕對成本提高的同時通過勞動生產率的更大幅度提升,來切實降低勞動力的相對成本,重塑中國新經濟條件下的國際競爭優勢。同時,通過對《勞動合同法》的適當調整,控制勞動力絕對成本的過快提高。
四是全面推進金融體系的改革,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首先,改革現有銀行業盈利模式,改變銀行主要依靠存貸息差賺取利潤的發展模式,使得金融資本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加強對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以及影子銀行業務等方面的管理,清理銀行機構不必要的各種名義的資金“通道”或“過橋”環節,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其次,要切實解決實體經濟部門的高負債難題,就有必要全面推進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快銀行體系的混業經營,通過針對銀行體系發展直接融資方式的創新舉措,從根本上來解決銀行體系的貸款資金短期化傾向和實體經濟長期發展之間的內在矛盾,構建真正適宜于實體經濟發展內在需求以及與轉型升級相適應的金融體系。重新審視禁止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活動的規定。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定背景下,通過鼓勵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積極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實施。
五是切實推進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真正降低制造業企業能源成本負擔。首先,真正落實當前制定的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方案,進一步理順能源產品價格關系,使得汽油、電力等能源價格切實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加快在躉售電價、留存電量價格、直購電和富余電量消納、天然氣直供、天然氣經營企業成本監審等方面的體制改革步伐,促進企業能源成本的降低。其次,真正打破能源生產體系中的國有壟斷體制,優先將混業經營改革全面引進到石油、電力等能源領域國有企業,通過經營成本和壟斷成本的降低,來進一步促進企業能源成本的逐步降低。
六是推進產業物流業整合和道路通行機制改革,切實降低實體經濟部門物流成本。首先,通過進一步打造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同時,扭轉物流產業“小、散、弱”的發展格局,提升物流產業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能力。同時,進一步優化通行環境,加強和規范收費公路管理,破除地方利益對物流企業的干擾效應。其次,通過全面改革GDP唯上的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考核機制,提升產業集聚效應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改變物流市場自身的分割現象,提升物流產業自身的效率,切實降低物流產業自身的服務成本。
七是弱化土地財政依賴體制是降低工業用地成本的核心。首先,針對中國特定出口優勢急劇下滑的制造業產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以及新興戰略產業,各地方政府有必要針對工業用地價格實施更有力度的優惠政策;其次,通過收縮地方政府的財政供養人口和合理界定政府權力范圍邊界,從根本上來逐步打破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機制,消除地方政府主動推動土地價格上漲的內生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