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多家媒體連續報道,稱快遞包裝每年產生400萬噸垃圾,浪費嚴重、污染驚人。一些大學教授和專家甚至大聲呼吁:建立監管機制,立法治理快遞。
那么,快遞包裝真是浪費嗎?什么是浪費?浪費意味著什么?
快遞貨物在周轉過程中要多次轉運裝卸,甚至是露天裝卸,包裝太簡陋不但地址容易脫落無法投遞,還會污損貨物。作為消費者,你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寶貝”有任何瑕疵;電商也不希望因包裝不好導致無法投遞或貨物損壞率上升,增加退貨換貨成本。
但有一點要注意,電商和快遞公司對于貨物的包裝,絕不會有過度包裝的可能,因為電商不用從快遞貨物的外包裝上吸引顧客,豪華包裝不會給電商帶來任何利益,只會增加成本;同樣,快遞公司為顧客包裝貨物,也是以結實、防水為限,否則也會增加成本。而消費者對于快遞的多余包裝更是討厭,因為拆封和清理都麻煩。
從目前快遞包裝的實際情況看,根本就不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都是最實用的包裝,包裝材料不少是廢物利用,如用舊報紙、廢紙皮、舊泡沫塑料等。
因此,現時的快遞包裝屬經濟活動中必要的范疇,它能保障電商、消費者和物流企業三方的利益,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浪費問題。
什么才是包裝浪費呢?廠家出于營銷策略的目的,故意把包裝做大做豪華,給人商品分量大、品質好感覺的那種包裝,就屬于浪費性包裝,如月餅、茶葉和其他許多貨物的包裝。以牙膏為例,過去的藥膏包裝以能裝下牙膏為限,而現在的牙膏包裝容積數倍于牙膏體積,看上去很大的盒子,打開倒出來卻是很小的一管牙膏。
因為包裝材料要消耗更多的紙張,砍伐更多的樹木,造紙、運輸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而增加的資源消耗并沒給社會上任何人帶來好處。以上事例告訴我們,浪費就是消耗額外的物品卻沒增進人的福利。由于生產活動會消耗資源,排放污染,所以,浪費就是污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許多嚴重浪費現象,不少的浪費還不為人所察覺。
先說住。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鋼筋、水泥、碎石、陶瓷、玻璃、塑料、鋁等材料建造出來的,這些建筑材料的生產都屬于高耗能、重污染產業。根據測算,建造10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消耗的能源折合煤炭不下25噸。新華網曾報道,南方某省的部分商品住宅空置率達95%。我們消耗了這么多的能源、排放了這么多的污染,建起來的房子閑置著。所以說,空置住房是最大的浪費和污染,因為浪費的這些資源和排放的這么多污染沒產生任何效用。
房子即使不空置,如果住房面積過大,需要的建筑材料當然就多,這就是浪費和污染;同時,大房子冬季采暖、夏季空調都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污染。
再說行。從目前常用的交通工具看,最節能環保的當屬自行車,其次是公共交通,浪費和污染最大的就是私家車。私家車效率低下,因為開私家車上下班通常就運載一個人,一個人裹著一堆鋼鐵,占用大片公路,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大量污染。
就是電動汽車也無法避免浪費和污染,因為中國的電力主要來自煤炭發電,電動汽車就相當于上面裝有一個小鍋爐,排放的污染甚至比燃油汽車更多,只是沒有排放到行駛的道路上,而是排放在發電廠所在地區而已。
先發展起來的國家早已認識到私家車的浪費和污染的嚴重性,通過公交免費和自行車補貼等政策,引導人們放棄私家車。美國密歇根大學2014年發布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大城市有車家庭比例呈下降趨勢,紐約市的有車家庭僅占44%。
在法國,雇主要為騎自行車上下班的員工按行駛里程實施貨幣補貼。巴黎市政府還為購買自行車的市民報銷一定比例的費用。巴黎市長貝特朗·德拉諾埃提出,要把巴黎建設成一個無私家車通行的城市。
最后說吃。中國人好吃,但并沒把美味佳肴都吃到肚子里去。根據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報告,我國每年中等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中國某單位一行幾人到德國考察,在漢堡一家餐館吃喝,離開飯桌結賬時還有三分之一的飯菜沒有吃掉,結果被舉報遭罰款。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工,而農業所需的化工產品對環境的污染是長期的,甚至會帶來生態災難,讓一些物種滅絕。
農藥、除草劑對環境的污染眾所周知,就是化肥同樣也會對環境帶來污染。化肥揮發出的氨氣或氮氧化合物等氣體進入大氣破壞臭氧層,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線強度增大危害生物,人的皮膚癌發病率會因此升高。化肥也會增加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毒元素的含量,污染水源,影響人和牲畜的健康。有人浪費糧食,就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滿足人類需求,這就會排放更多的污染物質。
總之,浪費即污染,損人不利己。我們要在吃住行上盡量避免浪費,即使浪費的是自己的錢財,但污染了環境,給他人帶來危害。
|